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徐向前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804页(3606字)

【生卒】:1901~1990

山西省五台县人。

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9年6月到达鄂东北,任红31师副师长。从6月到10月,指挥部队共粉碎敌人三次“会剿”。他和戴克敏等领导人,根据敌我力量的状况和根据地的情况,采取了与敌周旋、避强击弱等作战方针,并总结了七条游击战术原则。(一)集中作战,分散游击;(二)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三)敌情不明,不与作战;(四)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五)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六)对远距离的敌人,先动员群众扰乱敌人,再采取突击的方式;(七)敌人如有坚固防御工事,不与作战。1930年6月,徐向前指挥红1师袭击杨家集车站,歼敌两个连。这时,部队得到了孝感县游击队送来的情报,说郑家店有敌人一个团的兵力,徐向前采取诱敌出洞用伏击的战术消灭了该敌。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成立,由徐向前任总指挥。

方面军成立后,接着进行了四大战役。第一个是黄安战役,徐向前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先扫清黄安外围的敌人据点,切断守敌通向宋埠、黄陂的交通线。随后紧缩包围圈,吸打援敌,最后总攻黄安,解决点上的敌人。经过43天的战斗,歼敌1万余人。

第二个是商潢战役。徐向前运用围点打援战术,对商城围而不取,伺机在商潢公路附近运动歼灭来援之敌。

歼敌4000余人。

第三个是苏家埠大捷,1932年3月,徐向前采取围点打援、野战歼敌的打法,以少数兵力死死围困苏家埠等一些点上的守敌,将主力悄悄布于精心选好的预定战场,张网以待,伺机消灭来援之敌。红军共歼敌3万余人。第四个是潢光战役,毙伤俘敌近万人。

第四次反“围剿”开始前,徐向前和陈昌浩都认为:部队连续征战七八个月,疲惫已极,当务之急是养精蓄锐,休整训练。应当停止外线进攻作战,将主力摆在鄂豫边界,一脚踏在根据地,一脚踏在白区,边休整部队,边掩护地方开辟工作,积极做好粉碎敌人“围剿”的准备。

这样,既能巩固老区,又能发展新区。

部队主要就粮于新区,还可以减轻老区人民的负担。这一建议被张国焘所拒绝,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被迫转移。1932年11月初,部队进至鄂陕边界的漫川关,被敌军合围在康家坪至任岭的深山狭谷中。

张国焘提出让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打游击,徐向前坚决反对,认为部队不能分散,在一块儿才有办法。如果分散,切成小块,正好被敌人一口一口地吃掉。因此,必须集中力量,想尽一切办法突围。在陈昌浩等人的支持下,徐向前的建议被采纳。

徐向前把打开通道的任务交给了善于打硬仗、打恶仗的由许世友指挥的34团和韩亮臣的219团。以34团正面突击,219团配合,夺占北山垭口,以10、11师各一部顶住南面和西面的敌人。经过反复争夺,红军终于控制了垭口,打开了通道,连夜突围而出。在行军路上,徐向前常把自己的乘给伤病员、红小鬼和女同志骑,他很重视宣传工作,认为“人力可以歌出”这话很有道理。

艰难困苦的时候,一支歌,一段快板,一阵笑声,都会使人消除疲劳,焕发精神,勇气倍增。

12月中旬,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进军川北建立根据地。进军川北的最大障碍是巴山天险,大巴山雄立于川陕交界处,气势磅礴,横断两省通道。徐向前派人向群众进行了深入调查,得知从钟家沟经天池寺、核桃树翻过巴山,抵两河口,是入川的捷径,但路隘山险,人迹罕至,极难通行。

只要过了两河口,便可直下通江、南江、巴中。这些地区是四川军阀田颂的地盘,田颂尧正忙于军阀混战,兵力空虚。为了争取时间,出敌不意,进据川北,徐向前等决定,以这条“鸟道”作为进军路线。川陕根据地初创后,田颂尧调集6万人,对红军进行三路围攻。

徐向前根据地形、民情、敌情、我力,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积极防御的作战原则,在敌人大举进攻时,选择易于隐蔽自己攻击敌人的有利地形,构筑坚固工事,据险扼守。敌人进攻后,根据敌情收紧阵地,在防御中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待时机成熟,集中兵力,中央突破,迂回包围,实施战略反攻。

粉粹敌人围攻,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收复失地,发展新区,补充部队。结果,取得反三路围攻的胜利。1934年秋,蒋介石任命刘湘为川陕“剿匪”总司令,调集20万人,分兵六路围攻川陕红军。东线是国民党军进攻的主要方向,西线为辅助方向。面对敌人的进攻,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由徐向前指挥东线、王树声指挥西线反击敌人的进攻。徐向前指挥部队从城口、开江、渠县和嘉陵江东岸,逐步收紧阵地到万源近郊,经过8个月的艰苦战斗,歼敌6万余人。

最后硬逼得刘湘孤注一掷,把他的预备队都调了上来。徐向前见反攻时机已经成熟,亲自深入第一线侦察敌情,确定战场,选择突破口,做好战役胜利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然后精心组织战略反攻,又歼敌24000余人。

1937年8月下旬,徐向前担任129师副师长。1938年3月30日午夜,徐向前指挥部队在东阳关和黎城之间的响堂铺一带设伏伏击日军。

拂晓前,指挥部接到侦察人员报告,说伏击部队后方马家拐地区出现200多敌军,可能要断伏击部队退路,请示要不要撤出伏击阵地?徐向前一听,觉得情报不可靠,他认为如果敌人发现我军企图,绝不会只派这么点部队前来“打草惊”。于是,他一面命令担任右翼伏击任务的772团不要乱动,一面派参谋邓仕俊等人,赶快查清虚实。

结果查明,东阳关的日军并未出动,警戒分队看到的是一些赶着牲口走夜路的老百姓。部队等到8时半,侦察分队发现从涉县开往黎城的日军100多辆汽车,向伏击地开来,当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八路军官兵在徐向前指挥下,歼敌400余人,日军180多辆军车全部被八路军焚毁。

1938年4月,徐向前、刘志坚率东纵队到冀南,中心任务是进一步开辟新局面,大规模地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徐向前通过找人反复交谈、研究冀南的地形、民情,总结前一段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创造平原地的‘人山’”的口号,5月21日,他在《群众周刊》上发表《开展河北的游击战争》一文,指出在平原开展游击战争,不仅可能,而且完全可以坚持得好,但必须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造成“人山”的条件。由于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大家就有信心,有了方向,党政军民拧成一股力量,为在平原创造“人山”建立根据地,坚持和发展游击战争而积极开展工作,建立了51个县的人民政权。

1947年12月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和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第三次打运城。

17日包围运城,很快扫清了外围据点,决定25日对城垣发动总攻。胡宗南从陇海线抽调部队,北渡黄河,赶来援助,解放军遂提前发起攻击。因准备仓促,一路未能登上城头。另一路登上了城头,但后续部队没有能上,未能巩固突破口。这时,敌援军距运城仅80里。徐向前一面布置打援,一面号召攻城部队,坚持最后5分钟,坚决攻下运城。

部队改变了攻战方法,用坑道爆破城墙打开突破口。28日,全歼守敌13000人,运城获得解放,晋南地区敌人只剩一座孤城临汾。

1948年2月,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决定组成临汾前线指挥部,由徐向前任总指挥。

战役发起前,徐向前指出:这次攻击战是个艰苦的战斗,敌人据守乌龟壳,我军缺少能够轰开城墙的大炮,外壕又宽又深,云梯架不上去,我们必须实行“土行孙”战法,以坑道爆破为攻坚的主要手段,钻到地下去打。他进一步指出:夺取临汾,不仅可使晋南全获解放,而且可使晋冀鲁豫和晋绥、吕梁解放区连成一片,并为下一步北上晋中,解放太原,全歼阎胡守敌,解放华北扫清障碍。3月23日,徐向前命令部队发起全线进攻,经过72天的战斗,歼敌24000余人,俘敌近两万人。

临汾战役后,中央军委同意徐向前北进晋中的作战计划,任务是保卫晋中麦收,断敌粮源,大量削弱阎军有生力量,缩小敌城区,创造打太原的条件。徐向前反复考虑阎军的意图和动向,认为阎锡山最怕损失实力,他的战术实际上是时刻准备逃跑。

因此,既要迷惑敌人,让敌人敢于出来,调敌人远出,又要抓住战机,迅速歼敌,不让敌人逃掉。于是,他派一支地方部队,伪装成解放临汾的兵团主力,开赴晋南风陵渡征集船只,作出准备横渡黄河支援西北战场的姿态,同时释放了一批俘虏,有意让他们传播这一消息,使敌人误以为解放军主力不会马上推进晋中。又令吕梁军区部队攻击汾阳、孝义间,引敌主力西进,令太岳军区部队向北推进,相机占领灵石。而兵团主力两个纵队,则从晋中平原的太岳山区秘密向晋中开进。

不久,将敌人装入预设的位于榆次、徐沟、太谷之间的口袋阵中。晋中战役创大兵团作战以少胜多、全歼敌军的范例。1948年10月,徐向前等制定了夺取太原的作战方案,决定以插入分割战法,首先扫清外围,然后总攻破城。1949年4月24日,太原战役结束,共毙伤俘国民党军13万余人,阎锡山政权彻底灭亡。

1955年9月,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

上一篇:陈毅 下一篇:孙子兵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