鲻、梭鱼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海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2页(3175字)
鲻和梭鱼是鲻科鱼类,是我国的两个重要种类,也是我国池塘养殖和港塭养殖的主要对象。
(一)形态特征和分布
1.形态特征
(1) 鲻(Mugil cephalus) 又名白眼、泡头、乌鲻、黑鲻、斋鱼等。
鲻体粗壮,前部扁平,后部侧扁,头部短而圆,眼中大,脂眼睑发达,眼白色,牙细小呈绒毛状,鳃耙细密。体被弱栉鳞,胸鳍基部有腋鳞,无侧线。尾鳍较大,叉形。背部苍黑色,体侧和腹部白色,体侧上部有7条黑色条纹。鳍浅灰色胸鳍基部有黑斑(图1-1)。
图1-1鲻
(2)梭鱼(Mugil soiuy) 又称肉棍子、红眼鱼、赤眼鲻、斋鱼等。
体圆筒形,向后渐为侧扁,头部短而宽,眼较小,脂眼睑不发达。眼呈红黄色。胸鳍基部无腋鳞,尾鳍微凹,背部青灰色,两侧浅灰色,腹面白色,体侧上方鳞片有黑色条纹(图1-2)。
图1-2梭鱼
梭鱼和鲻外形相近似,而且能在同一海区出现,两者在外形及构造上的明显区别如表1-1。
表1-1 梭鱼和鲻的形态鉴别
2.分布 鲻科鱼类分布十分广泛,几乎全世界都能找到它们中的某些种类,但以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中最为丰富。
鲻科鱼类在我国沿海南起海南岛,北至大连、丹东,均有分布,尤以内湾盐度较低的咸淡水域数量为多。分布总的趋势是北方种类较少,南方种类较多,而特别以南海及台湾种类最多,产量也最为丰富。最常见的鲻和梭鱼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渤海。鲻以南方为多,在山东沿海也有一定的数量,而梭鱼以北方为多,渤海湾,黄海沿岸一带较密集,故有“南鲻北梭”之说。
(二)生活习性
1.对环境的适应 鲻、梭鱼为温热带浅海上、中层鱼类,喜生活在沿海近岸河口、海湾等咸淡水水域,也可随潮进入淡水中。
鲻、梭鱼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海水、咸淡水和纯淡水中均能生活。鲻多栖息在盐度为30以下的水中,但也可栖息在高盐水域中。如以色列在1964年将鲻饲养在死海附近的高盐海水里。试验表明在盐度36~145的池塘中完全可以生存。但一般说来,鲻的适盐范围为0~40;梭鱼为0~38。基于鲻、梭鱼的广盐性,除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外,还可养殖在淡水池塘、水库和湖泊中。
鲻、梭鱼是喜暖性鱼类,但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也较广;鲻能在水温3~35℃的水域中生活,适温范围为12~32℃,最适水温为20~28℃,致死低温为0℃;梭鱼能在1~30℃的水域中生活,最适水温为12~25℃,致死低温为-0.7℃。鲻、梭鱼对水温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如仔鱼能忍受7~9℃的日变化,未见不良影响。
鲻、梭鱼对水质的改变也能较好地适应,如梭鱼在溶解氧为0.9毫克/升的水中仍能忍耐,鲻养殖池内溶解氧降至1.75~0.87毫克/升时才产生浮头。鲻、梭鱼对pH的适应幅度为7.6~9.3,还能生活在总碱度为213.8毫克/升的硬水中。
2.摄食习性 鲻、梭鱼的食性很广,属于以植物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刮食沉积在底泥表面的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也食一些丝状藻类、桡足类、多毛类、软体类和小型虾类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喜食如米糠、豆饼粉、花生饼粉、干水蚤以及人工配合饵料等。
鲻、梭鱼的摄食强度,有昼夜、季节、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日周期中,昼、夜均摄食,但通常在黎明前及日落前后的摄食强度大于夜间;在生长周期中,体长20~40厘米的梭鱼摄食强度大;在生殖期之前,摄食强度较大,食道和胃部总是充满食物;在生殖期和产卵洄游期,则很少摄食和不摄食。从季节上看,以春末夏初和秋季为摄食的旺盛季节,到了冬天,因水温降低,鱼进入越冬期,此时摄食极少或停止摄食。
3.洄游 鲻、梭鱼属近岸半洄游性鱼类,无长距离洄游现象,但可随季节、水温和本身的发育状况,做近距离、小范围的迁移运动。一般生长在近海、港湾、河口等水域,天寒时则游至较深海区越冬。
(三)生长
1.鲻的生长 鲻体型较大,所见一般体长为200~400毫米,大者体长800毫米,体重4.5千克。该鱼初孵仔鱼全长2.4毫米,春天到达沿岸的稚幼鱼为20~30毫米,当年鱼可达200毫米,尾重达0.25千克;2龄为320毫米,0.5千克;4~6龄为450~550毫米,1.2~2.0千克。
2.梭鱼的生长 河北省歧口海区所采集的梭鱼,最高龄为8龄,最大体长为720毫米,体重4.6千克。梭鱼的生长,各年龄组生长速度不等。在同一年龄组中,体长和体重的变动范围也较大。一般说来,当年幼梭生长较为缓慢,体重平均为50克,第二年进入生长盛期,直到第六年,尤以3~5龄生长最为迅速。6龄以后开始缓慢下来。
梭鱼各年龄组的丰满度[体重(克)×100/体长3(厘米)]和附脂系数[脂肪重×100/体重-内脏重]以1~2龄为最高,而后,则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所以在梭鱼养殖中,第二和第三年冬季做为商品鱼出售,食品价值最高。
梭鱼雌、雄两性在生长上的差别,在低龄时不明显,但一到性腺开始成熟就显着地反映出来,4龄雌鱼,无论体长、体重和丰满度均大于雄鱼,可见梭鱼的雌性生长较雄性要迅速。
鲻、梭鱼的生长速度,受食物、环境的影响较大,在虾池中混养适量的个体,其生长远比自然海区为快。
一般认为,在不同盐度的水体中,以半咸水中生长最快。
(四)繁殖 鲻、梭鱼的性成熟年龄随地域分布而有不同。鲻一般雄鱼为3~4龄;雌鱼为4~6龄。梭鱼一般雄鱼2龄以上,大量为3~4龄;雌鱼3龄以上,大量为4龄。
鲻、梭鱼的生殖季节,随地区、水温等栖息环境而有一定差异。如美国夏威夷鲻的生殖季节为12月至翌年1月底;我国台湾省为11月至翌年2月;广东省为11月至翌年1月初,12月为繁殖盛期。梭鱼的产卵期,我国北方沿海为4月底~6月初,盛期为5月上中旬,而浙江象山港则为4月初~5月初,以4月上旬到中旬(“清明”到“谷雨”)产卵最盛。
鲻在自然海区的产卵场,一般认为在生殖前离开河口和港湾,到远离海岸的外海产卵。产卵场多为礁石海底。梭鱼则游向近岸浅海处,水深1~10米,风小浪微,饵料丰富,泥底或软泥底海区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