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639页(1730字)
【生卒】:183~245
本名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生在士族之家,青年时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今浙江杭州)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出任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坐镇陆口(在今湖北嘉鱼)。当时,蜀将关羽举军北攻魏国,却对东吴疏于戒备,陆逊到任后致书关羽,既表示仰慕之意,又提醒切勿轻敌,关羽由此更不提防东吴。陆逊认为夺取荆州的时机成熟,就将荆州情形和用兵计划上报孙权。孙权亲率大军潜行而上,命吕蒙、陆逊为前部,分两路袭取荆州。
吕蒙白衣渡江、占领公安、南郡,陆逊进取宜都,又派兵直下房陵、南乡、秭归等地,前后毙俘蜀军数万人。孙权升任陆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
蜀汉黄初二年(221年),刘备为了夺回荆州,报关羽被杀之仇,亲率大军东征孙权。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西上抵御蜀军。
蜀军一路势如破竹,直至猇亭(在今湖北宜都)、夷陵(均在今湖北宜昌)一线,才依山扎营,与吴军主力相持。刘备急于进兵,先遣数千人在平地立营挑战,另派精锐部队隐蔽在山谷间,企图诱歼吴军。
吴军将领纷纷请求出战,陆逊以为其中有诈,没有允许他们的请求。众将都觉得陆逊畏敌,十分不满,陆逊遂上书孙权说:“夷陵是国家的门户,一旦陷于敌手,不仅白白丢失一个郡,就连荆州也难保全。现在我们争夺此地,只能一举成功。起初蜀军水陆并进,还有一定的威势,而今舍弃水军,单走陆路,处处结营,分散兵力,形势发生一些变化。
况且刘备远离本土,深入险地,以往用兵又胜少败多,不足为虑。
据我最近的观察,蜀军部署没什么变化。
主上可以高枕无忧了。”
吴蜀双方相持六、七个月,蜀军由于战线太长,转输困难,加上天气渐热,战斗力日益涣散。
陆逊认为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一面下令全军准备与吴军决战,一面派小股部队试攻蜀军的一座营寨,由此摸清了蜀军的虚实情况,选派一部分吏卒持草把,乘夜到蜀军营寨放火。蜀军营寨依山而设,前后数百里相接,彼此难以相救。陆逊率军凭借火势,一连攻破40余营,斩杀蜀将张南、冯习等人。
刘备退守夷陵西北的马鞍山,又遭吴军四面围攻,被迫逃回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吴军有些将领要求乘胜追击,陆逊则顾及魏国内有图谋,不得不加以提防,所以不宜深入蜀境,在争得孙权同意后下令撤军。孙权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
吴黄武七年(228年),孙权令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的办法,诱使魏大司马曹休统兵入皖(今安徽潜山);接着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军迎敌。曹休虽然已觉察到东吴的企图,却自恃兵马精壮,欲与吴军决一胜负。陆逊亲领主力为中军,以朱桓、全琮率左右两翼,三路并进,分割冲击魏军,大破曹休于石亭(在今安徽潜山),再经过追击,毙俘魏军1万多人,缴获大批骡马车辆和军用物资。
嘉禾五年(236年),孙权率军北征,遣陆逊、诸葛瑾西攻襄阳。陆逊在前线派亲信韩扁向孙权呈报军情,而韩扁在返途中被魏军抓获。诸葛瑾为此十分忧心,上书劝陆逊迅速退兵。
陆逊得到报告而不作答,一边催促部下在阵前点种豆蔬,一面与诸将下棋行令,悠然自得。等诸葛瑾到来,陆逊才解释说:“敌人既知主上已经退回,必定会专力对付我们。如果现在匆匆作出退兵部署,敌人以为我们胆怯而发起攻击,那就是一种必败的形势。
相反,我军据守要害,安然若素,敌人就摸不准我们的底细,这是所谓‘形人而我无形’,然后从容应变,才能使全军脱离险意。”于是,陆逊让诸葛瑾率领船队从水路接应,自己组织兵马直指襄阳,以进攻的态势迷惑魏军。魏军将领一向知道陆逊的厉害,只好收缩兵力坚守城池。
趁这个机会,诸葛瑾引船队靠岸,陆逊不慌不忙地集合整队,一面虚张声势,一面分批登船,秩序井然地顺流而退。
赤乌七年(244年),陆逊出任丞相,总揽朝政。
但因参与“太子之争”,多次受到孙权责备,在相位刚过一年,忧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