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吴璘

书籍:孙子兵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9 09:45:28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688页(1802字)

【生卒】:1102~1167

字唐卿,祖籍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后迁居水洛(今甘肃庄浪)。

少好骑射,喜读兵书,经常跟随其兄吴玠参加攻战,英勇果敢。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金兵进攻战略要地和尚原(在陕西大散关以东),吴璘奉兄命据守和尚原前沿据点箭筈关,在数倍于己的金军面前,率众死战,力挫敌锋。金兵败走,吴璘战功居多,赢得了能攻善守之名。同年秋天,金兀术督十万之众,再次大举进攻和尚原,企图打开入川门户。

吴玠、吴璘率军死守,相持数日,吴璘引奇兵于神岔沟设伏,截击金军,连破营寨十余座,兀术中流矢,大败而逃。

绍兴三年,吴璘升为荣州防御使,知秦州(今甘肃天水),扼守和尚原。

次年秋,金帅兀术及大将撒离喝等急欲打开入川之路,率师十万南下。吴玠为防止金兵深入,集中兵力,命吴璘放弃和尚原,退守第二道防线仙人关。

吴璘接令,率军突围,转战三昼夜,全师返回仙人关,并于关右另置别营,与兄吴玠分守要隘,阻挡金兵入川之路。金军猛力攻关,血战连日,终不得破。

其后,吴璘同吴玠乘金军疲惫发动反击,直捣金营,大破金军。金军受挫,自此多年不敢再犯。

绍兴九年秋,宋金和议成立,南宋朝廷派端明殿学士楼炤为使驰赴川陕宣布谕旨,欲以郭浩、杨政、吴璘分陕而守,尽移川口诸军。吴璘以为不可,建议说:“金人反复难信,不可不防。如我移军分屯陕右,金兵乘蜀口空虚,一面分军南山阻我陇右之军,一面遣主力直捣蜀口,则我将不战自屈。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依山为屯,控制要害,待金军力疲,渐图进据。这样,进则有依托,退则可据守,方为万全。”楼炤从其议,命吴璘、杨政两军屯陕蜀交界之地,只派郭浩一军进屯延安。不久,朝廷又将胡世将为川陕宣抚使,按朝廷旨意欲废除仙人关守备。吴璘往见胡世将,极陈利害,以为如放弃关隘,其势必危。

胡世将听其言,抗命不行。吴璘留主力驻守阶州(今甘南武都)、成县一线险要之地,严加戒备,以防万一。果如吴璘所料,年,金统治集团发生政变,兀术执政,撕毁和议,以全部兵力分路大举南侵。金西路军渡过黄河,迅速占领长安,直趋凤翔,远近震恐。

时陕右诸军均隔在敌后,唯吴璘主力屯驻河池。警报传来,吴璘立即率军迎敌,几经激战,力挫金兵。又下书约金军会战,先以弱军坚守阵地,抵御金军冲击,然后,待金军疲乏时派骁骑反击,金军大败,退走扶风,又为吴璘追及,大破之。金西路军主将撤离喝不甘心失败,自率主力于扶风北之百通坊,列阵20里阻击吴璘。

吴璘率军猛扑,又破金军,进而收复秦州及陕右诸郡。后十多年,宋金和议无战事,吴璘坚持治军经武,常如敌至而从不松懈。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亲率数十万大军渡淮南下,另遣大将合喜为西路元帅,引军出陕西宝西南大散关。时吴璘受命为四川宣抚使,亲至仙人关前线,并调内地各郡兵分道北进,抵御金兵。第二年春,经过一段相持后,吴璘发起反攻,一面集中主力进击大散关,一面分派部将进取巩州(今陕西陇县)、熙河(今甘肃临洮)。

金兵据大散关60余日,相持不能破,其他各军或久攻不下,或得而复失,于是改变战略,挥师转攻甘肃静宁。吴璘亲临前敌,督军猛攻,金军坚守塞垒,因漫天风雪,力量不支,拔营自去。四月,金兵围攻原州(今甘肃镇原),吴璘亲自到凤翔督师,并命部将姚仲率静宁之军往援,因金军大增,姚仲战败,退还静宁。

吴璘估计金兵必乘胜再争静宁,遂率军急驰至该城,在城东山地筑垒固守。不久,金军十余万众果至,猛攻数日,伤亡甚众,终无所获,宋军阵地如故。后因朝廷主和,加之川口空虚,恐为敌所乘,遂命吴璘放弃已收复的州郡,还师汉中(今陕西汉中)。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吴璘死于任所。

吴璘刚勇忠直,代兄守蜀20余年,声威卓着。他在长期战争实践中,很注意经验的积累和兵法的研究。

他曾着有兵法两篇,认为金兵有四长,我有四短,主张在实战中要注意反我之短,制彼之长。他在对比自己优越的金军面前,经过战术的运用,总是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在实战中,他灵活地运用孙膑的三驷之法,经常以“弱者为先,强者继后”,以小败而取大胜,以小失而获大得。

在选将方面,他常说:“兵官非尝试,难知其才”,坚持在实战中选其有才能者。

上一篇:徐达 下一篇:孙子兵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