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江西教育出版社《文献学辞典》第165页(252字)
训诂术语。亦作“为”、“谓之”。略等于现代汉语的“叫做”。用来释义、分辨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使用时被释词总在术语的后面。如《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郑玄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诗·鲁颂·》:“在之野。”朱熹集传:“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
【参考文献】:
郭在贻《训诂学》(湖南人民,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