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哈萨克族的东迁
书籍:西北民族词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西北民族词典》第515页(500字)
18世纪中期,俄国加紧侵略哈萨克族聚居区,占领中玉兹北部、小玉兹北部和西部、大玉兹北部,并在所占地方划定禁牧区。哈萨克族失去许多牧场,被迫东来,寻找新的可牧之地。1759年,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后,新疆北部地旷人稀,大玉兹和中玉兹部分哈萨克族因此越界进入伊犁、塔城等地游牧。清朝起初采取驱赶政策,将入牧的哈萨克族以武力逐出边界。1762-1766年,不少哈萨克部落主动要求内附,恳请清朝政府以臣民之礼对待他们,使乾隆皇帝深感同情,于1766年春开放边禁,允许要求归附的哈萨克人在塔城空旷处安插游牧。同年8月,清政府又告知大玉兹的阿布赉汗:哈萨克族牧民可以到伊犁等地游牧。于是,大玉兹的哈萨克族东迁伊犁和塔城的人户日渐增多。1770年,又有大批中玉兹哈萨克的克烈、乃蛮等部落迁居阿尔泰山游牧。伊犁、塔城、阿勒泰的哈萨克族人日益增多,户口和生产规模逐渐超过西蒙古人,基本形成现代哈萨克族的聚居局面。清政府对入牧的哈萨克族设官治理,对其牲畜抽取赋税,牛、马百匹抽取一匹,羊千只抽取一只,税率极为优惠,而且别无负担,其待遇与俄国境内的哈萨克族相比,真有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