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洞冥记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191页(1396字)

又称《别国洞冥记》、《汉武帝别国洞冥记》。据郭宪序,则原名《洞冥记》,其余“别国”、“汉武帝”等字皆后人所加。《隋书·经籍志》杂传类着录为《汉武洞冥记》一卷,题郭氏撰。《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着录为郭宪《洞冥记》四卷。《新唐书·艺文志》道家类作郭宪《汉武帝别国洞冥记》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始入小说家类,四卷外有《拾遗》一卷。现存本多作四卷,收六十条。常见版本有《顾氏文房小说》本、《古今逸史》本、《汉魏丛书》本、《威秘书》本,其他选录本也不少。郭宪字子横,汝南宋(今安徽太和县北)人。《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有传。《洞冥记序》言其家“世述道书”,喜好方术,有感于武帝好神仙方术,使“绝域遐方贡其珍异奇物及道术之人”,故“集旧史之不载者,聊以闻见撰《洞冥记》四卷。”书名的用意是因“汉武帝明俊特异之主,东方朔因滑稽浮诞以匡谏,洞心于道教,使冥迹之奥昭然显着”故名“洞冥”。又卷三东方朔言北极种火之山有异草名明茎草,“夜如金灯,折枝为炬,照见鬼物之形”亦名“洞冥草”。大概书名也受到此草名的启发。序中明言书名含义、写作意图、取材角度和重点。细览书中内容,确乎集中搜录了与汉武帝、东方朔有关的,内容涉及神仙道术的,基本是别国遐方的异物和道术之人。这些题材又确实有不少是他书所不载或所载有出入的。可见序言与正文出于一人之手,二者若合符节。对郭宪作《洞冥记》及序言的真实性历来有人怀疑,其理由不外乎:一、郭宪为耿直直谏之士,必不作怪诞之书。二、郭宪为西汉东汉初人,不应“辞句缛艳”(持以上两点见解者以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代表)。两点皆不能成立,因为说不清为何耿直者不能谈方术,东汉初人何以必无“缛艳”之辞。三、唐·张柬之《书洞冥记后》(《郡斋读书志》卷九《汉武故事》条下引)言《洞冥记》为梁元帝撰。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信之,并断言“唐去六朝不远,必无舛误。”其实张柬之所言错误累累,又是孤证,不可信。刘知几《史通·杂述》、徐坚《初学记》、顾况《顾氏广异记序》及《日本国见在书目》都明言郭子横作《洞冥记》,他们也都是唐时人,看来仍应看作郭宪撰较稳妥。汉武好神仙方术,汉武时通西域又有大量遐方异物传入中国。东方朔学识既广,又以滑稽多智为武帝弄臣。解释这些异物的来历自然是他的职责。到了民间传说中必然有丰富发展。郭宪据此取材,当然就大部记作汉武帝问,东方朔答的形式。可以设想,书中所提到的国名、异物多少会有些实际根据,至于对异物的解释,则恐怕出自东方朔的想象夸饰或民间传说的加工。这样使全书半真半假,再加文辞缛艳,颇能引人入胜,因而历来文人引用较多。它既是地理博物体小说的重要作品,又是对塑造汉武帝和东方朔传说形象的重要补充。由于郭宪爱好方术,在记述中不免把异国风土写得像神仙境界,把遐方异物写成仙草仙物。就实际情况而言,这不可靠;但在当时神仙思想流行时,在方术之士来看又是认真的,有其想象的真实性。郭宪认为“古曩余事,不可得而弃”,史官略去偏国殊方之事不录,他是不同意的。现在若能剔除其想象成份,考证地名、物产仍可能得到宝贵资料。若从文学角度看,书中卷一东方朔生平事迹条;卷二郅支国贡肝石条;勒毕国贡细鸟条;卷三洞冥草条;卷四汉武帝问不老条;宫人丽娟条等,都是想象奇特,文采夸饰的典型的神仙家言,也是小说家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