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声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898页(688字)

晚清小说。二卷三十六回。姬文着。题为“实业小说”。初刊于《绣像小说》杂志43至72号,光绪三十四年(1908)商务印书馆刊行单行本,1958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点校删改铅印本。作者本名及生平事迹无考。这是一部描写晚清时上海工商界现状的长篇章回小说。结构一如当时流行的谴责小说,全书由数个可以独立成章的故事连缀构成。小说所选择的题材和塑造的人物,于当时众多的小说中蹊径独辟,反映了在欧美帝国主义势力的冲击和国内封建统治的摧残下的民族工商业,以及工商界内部的勾心斗角、巧取豪夺。宁波大富翁华兴,有志做个商界伟人,无奈用人不当,又斗不过外国商人,最后百万家私折去了九十多万。棉纺厂领班钱伯廉靠巧取豪夺发了笔财,做起蚕茧生意,因与洋商难以竞争,几乎破产。欧戴山是个头脑清醒、热衷于振兴茶业的商人,他针对茶叶出口趋于衰落,提出改善种茶、制茶的管理,并购买机器以科学方法加工茶叶。李伯正、华达泉和范慕蠡等几个民族资本家,抱着与洋商竞争的志气,热衷新学,广收人才,不惜巨资创办实业,但是最终他们在政府腐败,洋货倾销、奸商掮客欺骗等多重压力下失败。归国留学生、工程师刘浩三献身祖国工商业,自制织机,呼吁改手工为机器。并且上书湖广总督樊云泉,结果被总督称为无业游民而不予置理,后来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小说在反映工商界争斗的同时还揭露了官场的腐败。以淘粪为业的阿大利、花匠王香大依附洋人,发了财,前者捐了个同知衔候选知县,后者捐了个三品衔候选道。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不同类别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塑造了如欧戴山等新型商人,但却写得不够丰满和完整。

上一篇:未来教育史 下一篇:扫迷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