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扶余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922页(1160字)

晚清历史演义小说。作者陈渊。4卷16回,线装2册,抄本,约作于1905年至1907年4月之前一段时间。卷首有“序”一篇。1959年上海师范学院(今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入藏。1985年经孙菊园、孙逊校注,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排印本。本书以郑成功抗清复明事迹为题材。郑成功父芝,均在海上贸易。芝龙娶了个日本女子,生下一子,取名郑森,即郑成功。芝龙因出海贸易遇上海盗,遂回乡招募丁壮,占了海盗巢穴,从此纵横海上。官军剿捕,屡战屡败。到了崇祯元年,芝龙受了招安,先后被授予游击、总兵等职。当时福建大旱,他曾招募数万人去台湾垦荒种粮,解除了一省的饥荒。不久崇祯吊死煤山,福王正位于南京。芝龙因拥立有功,被封为南安伯,镇守福建。郑森也进了南京太学,以文武全材闻名于朝。福王败后,芝龙父子等复立唐王聿键,改元隆武。隆武帝封芝龙为平国公,郑森为忠孝伯,赐名“成功”。但芝龙却在奸细挑动下,弃守仙霞岭,降了清朝。清兵长驱直入,隆武帝和一班大臣都殉国而死;成功家乡也遭到清兵洗劫,母亲受清将凌辱也自缢身亡。成功得知,痛心疾首,遂树起勤王旗号,自为元帅,率兵攻占了厦门。此时桂王即位于肇庆,改元永历,封成功为延平郡公。永历四年,成功大挫清军于福州五口,用计斩了清闽浙总督陈锦,进攻。郑兴兵福州。大败清将金砺。永历帝诏封成功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成功率师北伐,收复了温州、台州。因舟山失陷,张煌言奉鲁王来见,成功只得班师。永历十二年,成功再次北伐,中途为风浪所阻,无功而还。永历十四年,成功与张煌言率大军第三次北伐,收复了瓜州、镇江,军威大振。成功传檄四方,沿江上下四府三州二十四县相继来降。成功派张煌言守芜湖,亲自率大军攻金陵,金陵指日可下。可惜因中了清军的诈降计,遭到偷袭。白土山一战,郑军五万步骑全军覆没。成功退兵途中,巧遇故人蔡宝文,向成功献地图,请收复台湾。永历十五年,成功率大军攻台,在陈永华的暗助下,终于占领赤嵌城,将荷兰人赶走。成功留下儿子郑锦守思明州,移文武官员入台,并以陈永华为内阁大学士,经文修武,屯田措饷,任贤才,兴学校,漳、泉、惠、潮百姓纷纷来归。明故大臣于谦托梦给他,要他传播民族粒种。成功遂与陈永华秘密建立了三合会,把文武镇将都劝入了会,然后一级一级劝下去,台湾百姓都入了会;永华又向闽浙、两湖、两广、两江各处发展,二百余年遍及九州、外洋,都有了大小会派。小说作者以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的眼光,将国家、种族利益置于个人身家之上,表彰了郑成功的英雄业绩,宣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种族革命思想,是有进步意义的;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夹杂有狭隘的民族感情。小说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虚构,明显地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由于过多地写了两军的对阵攻战,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