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碱
书籍:临床用药与观察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用药与观察手册》第698页(995字)
【别名】:醛基长春碱
[作用·用途] 本品为周期性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M期,对动物肿瘤的疗效超过长春新碱,二者之间没有交叉耐药现象。适应症为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绒毛膜上皮癌、脑瘤、乳腺癌等有一定疗效。
本品静注后迅速由血中消失,进入肝内代谢,通过胆汁排泄。
[不良反应] ①神经系统毒性反应;②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③局部刺激,引起局部坏死。
[制剂规格·用法·用量] 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0.5mg/支;1mg/支。
静脉给药:成人25μg/kg,儿童75μg/kg,每周—次静注。
胸腹腔内注射:每次1mg~3mg,用生理盐水20ml~30ml稀释后注入。
[用药时注意]
1.本药有局部刺激作用,注射时选择稍粗的血管,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引路,防止药液渗漏到皮下组织中引起坏死;
2.用药期间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2500ml以上,防止高尿酸性肾病发生。
[给药后观察]
1.观察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腹痛等,以便及时对症处理;
2.周围神经炎的症状:于用药后6周~8周出现。观察病人有无手(趾)尖麻木、四肢疼痛、肌肉震颤、腱反射消失以及运动障碍等症状;
3.观察末梢血象的变化,发现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以便预防感染和出血;
4.注意肝、肾功能改变。
5.曾有报道:用长春新碱后1例病人突然出现昏迷,浅反射消失、恶心、呕吐、胃肠胀气、腹部出现肠型及肠鸣音消失。诊断为长春新碱引起的脑病及麻痹性肠梗阻。故用药后要注意观察有无上述症状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