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曹操)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帝王后妃大辞典》第73页(1012字)

【生卒】:155—220

【介绍】:

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出身宦官家庭。二十岁时,被州郡举为孝廉,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光和三年(180),被朝廷征召为议郎。中平元年(184),以骑都尉随皇甫嵩、朱儁镇压黄巾起义,大败颍川黄巾军,因升济南国相。初平三年(192),败青州黄巾军于济北,收编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自己的势力。后打败袁术、陶谦、吕布,占据兖州诸县。兴平二年(196)十月,为兖州牧。建安元年(196)二月,率军镇压汝南、颍川黄巾,六月,升任镇东将军,封费亭侯。八月,领司隶校尉,假节钺,录尚书事。九月,奉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被汉献帝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他以大将军让袁绍,自领司空,行车骑将军。三年,削平吕布割据势力。五年,与袁绍大战于官渡,以少胜多,以弱制强打败了割据青、冀、幽、并四州的世族军阀袁绍。九年,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平定袁氏,据有河北。后定鼎邺,并兴建邺城,城制布局“皆尽其意”,形成整齐对称的独特建筑风格。十二年,北征乌桓,统一中国北部。在统一北方的斗争中,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实行屯田,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又兴修水利,恢复邺地传统水利工程,遏淇水入白沟,凿利漕、平虏、白诸渠,既便于漕运,又可灌溉农田;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崇尚节俭。这些措施都为其统一大业起了积极作用。十三年,进位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在湖北嘉县境)。自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十六年,西征马超、韩遂,平定关中。十八年,被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封为魏公。二十年,西征张鲁,取巴、汉。二十一年,为魏王。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又善赋,所作《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等篇,反映了东汉末年豪强割据混战、民不聊生的情景,抒发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凄切悲凉且又威武雄壮,充分体现了“建安风骨”的特点,是建安文学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散文风格清峻质朴,主要代表作有《让县自明本志令》、《举贤勿拘品行令》、《论士行能令》、《收田租令》、《置屯田令》等。二十五年正月,病死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葬邺西高陵。同年十月,其子曹丕称帝,被追谥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