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15页(1223字)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中期着作之一。大约写于公元前386年和公元前382年之间,即柏拉图第一次访问西西里岛之后不久。文章采用对话体,主要角色有苏格拉底、美诺、阿尼图斯等。苏格拉底是主要发言人,代表柏拉图本人的看法。

该篇对话的主题是论美德。对话以美德的定义为线索探讨了美德的本质和根源、美德与知识的关系、学习的本质等问题,提出了“美德就是知识”、“学习就是回忆”、“灵魂不朽”等着名论断。对话的逻辑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一开始,美诺向苏格拉底指出了中心论题:美德能否传授?它是实践的结果还是天生的禀赋?抑或是别的什么东西?苏格拉底提出,要探讨美德的来源,首先要弄清美德的定义,即回答美德是什么的问题。美诺不能区分一般与个别,因而提出一系列具体的美德实例来作答。苏格拉底指出了美诺的错误,要求他用正确的方法探求美德的定义,并对他进行诱导。

第二部分转入探讨认识论问题。美诺问怎样才能认识原先不认识的东西?如果不认识某物,那么在遇到它时,怎样才能认定这就是想要认识的东西?苏格拉底指出:人们既不能发现他认识的东西,也不能发现他不认识的东西。如果人们认识某物,那就没有必要去寻找,如果人们不认识某物,那人们连找什么也不知道。人的灵魂是轮回不死的,学习实质上就是回忆前世所认识的东西。接着苏格拉底对美诺的一个奴隶进行诱导,使他解答几何问题,由此证明人的心灵中先天地存在着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

第三部分讨论美德能否传授的问题。苏格拉底指出了伦理道德的认识基础。他认为,只有知识可以通过教育途径获得,因此,如果美德是一种知识,那么它就能够传授。美德是善,具有智慧的人才能行善。然而许多杰出的雅典政治家并不能把美德传授给别人,即使是他们的儿子也不能具备父辈们的美德。由此可见,政治家的美德不是靠思考、传授得来的,而是天赋的。普通人的德行则依靠杰出人物的引导。人们都说智者是传授美德的教师,苏格拉底对此表示怀疑。他认为,善恶取决于心灵是否有智慧。美德也就是智慧,但美德不能与知识等同,因为知识是可教的,而美德却不是从外面灌输给人的。人的心灵先天拥有美德,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启发,使人心向善,而不能像智者那样,拿一些现成的道德知识去灌输。

《美诺》在柏拉图着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它以前的对话是批判性、否定性的,在它之后的对话则是建设性、肯定性的。它把道德伦理问题与形而上学问题结合起来探讨,涉及了柏拉图哲学的若干核心问题,因而可以看成是柏拉图全部对话的一个缩影。这部对话是研究柏拉图唯心主义的理念论、先验主义的认识论、理智主义的道德论的必读材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