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科学危机与先验现象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53页(2332字)

德国哲学家、现象学运动创始人胡塞尔晚年一部未完成的重要着作。其写作始于1936年,是作者根据1935年在维也纳和布拉格等地所作的“哲学与欧洲人的危机”讲演扩写而成的。胡塞尔因病只完成了全书的第一、二部分,并于1936年发表于在贝尔格莱德出版的国际刊物《哲学杂志》上,其余部分还只是未经整理的手稿。全书经W·比梅尔教授整理作为《胡塞尔全集》第六卷于1954年在海牙出版。

该书副标题是“现象学哲学导论”,共分三编四个部分。第一编“作为欧洲人的极端生活危机的表现的欧洲科学危机”;第二编“阐明物理主义的客观主义与先验主观主义在现代对立的根源”;第三编“阐明先验的问题以及心理学的有关功能”,第一章“通过寻求前给予的生活世界来通向先验哲学的道路”,第二章“从心理学通向现象学的先验哲学的道路”。此外,该书还有十篇演讲、论文与札记作为附录。

胡塞尔写作该书有着直接的时代背景。当时,希特勒已经夺取了德国政权,整个欧洲剑拔弩张,面临一场浩劫,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也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面对这种形势,胡塞尔力图超出原先的自我学立场,探讨人生的意义问题,用现象学来拯救欧洲人的危机。胡塞尔明确指出,欧洲科学危机是欧洲人的危机的罪魁祸首。通常的观点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必然会带来人性的完善与人的价值的实现,可是实际情况却与此相反,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人性被异化、人的精神遭忽视的现状,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核战争这样的“人类克星”。胡塞尔认为,这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步入歧途,其基本原理与方法都成了疑问,特别是实证主义哲学将科学观念还原为事实科学,从根本上加剧了这场危机。另一方面,欧洲人的危机还表现为人类生活意义的丧失,人类自古希腊以来所确立的种种信念、支柱都因这种危机而崩溃。因此,有必要重构文艺复兴以来的哲学观念,确立欧洲人的自主性,使普通哲学的理想成为全社会、全人类的理想,并深深根植于人的精神生活中。

胡塞尔具体分析了物理主义的客观主义与先验主观主义在现代产生尖锐对立的根源。他首先讨论了自伽利略以来的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发展现状。虽然伽利略的物理学是近代科学史上的奇迹,但他力图将自然数学化,用纯几何学的公理来构设世界图象,并断定自然界就是一个数学宇宙;而且他过分注重工艺学,使数学自然科学的意义变得空洞、单调,这都遗忘了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生活世界的意义,使物理主义的客观主义在自然科学中取得了统治地位,甚至还蔓延到像心理学这样的精神科学之中。其次是哲学,这种对立可追溯到笛卡尔的唯理论。胡塞尔认为笛卡尔既是现代客观主义理性主义的奠基者,同时又是摧毁这种客观主义的先验哲学的开创者。比如,他通过普遍的怀疑回复到自我的我思,但他又对纯粹自我进行心理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曲解。这使它成为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两条发展线索的共同出发点。胡塞尔还分析了洛克、贝克莱、休谟、康德等人的哲学。他认为洛克哲学属于自然主义认识论的心理学,贝克莱、休谟的哲学则是一种虚构的知识理论,标志着科学与哲学的同时破产。不过,休谟的怀疑论也动摇了客观主义的基础,有可能激发真正的哲学动机。而康德的哲学正是先验动机的复活。因此,整个近现代哲学史都是一部为人的意义而斗争的历史。

胡塞尔接着讨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他认为生活世界是一个前科学的世界,它是任一科学得以成立的意义基础,当康德探讨纯粹自然科学如何可能时,其实也包含了探讨前科学的生活世界问题,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胡塞尔认为,在从事任一科学研究之前,首先探讨前科学的生活世界,乃是克服由于科学盲目发展所导致的人的危机的前提。这正是现象学的特有任务。同时,生活世界也是一个对一切人都共同的世界,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处于生活世界之中,各自参与对方的生活,都具有作为人类一分子的独特意义,因此,不能用客观主义概而论之。胡塞尔还研究了生活世界中的普遍结构与共同构成性,他认为这种研究是一种先天科学,可以建立生活世界的本体论。不过,由于胡塞尔仍想诉诸于先验的还原,他在这个问题上进展不大。

最后,胡塞尔还讨论了从心理学进入现象学的先验哲学的可能性。他认为,心理学与先验哲学本应是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对立的关系,可二者之间却出现了致命的分裂。这种原因不在先验哲学,而是因为心理学以二元论和物理主义为先决条件。甚至在心理学研究本身也存在明显的鸿沟。一方是心理物理学的心理学,另一方则是建立于内在经验基础之上的心理学。前者给灵魂与肉体以同等地位,认为时间性、因果性、自然事物的单一性与灵魂的单一性处于同一层次,这是由笛卡尔的二元论造成的。后者则以内在经验为研究原则,从霍布斯到冯特的心理学发展,经验的观点有着持续的历史影响。胡塞尔主张采用“现象学-心理学还原”的基本心理学方法,其具体步骤是:(1)意向相关性与停止判断。(2)描述性心理学的诸层次。(3)确立“不感兴趣的旁观者”。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建立先验心理学与先验现象学的密切关系,达到真正的自我认识。

不难看出,在该书中,胡塞尔考虑的论题较之以往有明显的不同,它第一次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这表明,胡塞尔到晚年还在修正他过去的观点,寻找表达现象学的最佳途径。他之所以用“现象学哲学导论”为副题,其原因盖出于此。

上一篇:欧文主义者 下一篇:偶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