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16页(980字)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流传广泛的资产阶级思潮,资产阶级最早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因为这个思潮的代表人物从事活动的领域或研究的对象是“人文学科”,即与宗教神学相对立的世俗文化,又因为他们在各个文化领域中所贯彻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中心,提倡“人”或“人道”精神,故称。“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两词,在欧洲文字中是同一个词,且均源于拉丁文“humanus”(属于人的)或“humanitas”(人类性)。就这一思潮提倡人道精神而言,译为“人道主义”较合适。但因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思潮还包括提倡世俗文化,所以通常译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人文主义者”。
人文主义于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15~16世纪发展为遍及整个西欧的思想文化思潮。主要代表有:意大利的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瓦拉、菲奇诺、皮科、蓬波纳齐、达·芬奇;荷兰的爱拉斯谟、西班牙的斐维斯、塞万提斯;法国的拉伯雷、蒙田和英国的莎士比亚等。
人文主义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学术流派。人文主义者所研究的领域、学术观点和政治倾向也不尽一致。但它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文化思潮和运动,则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思想。主要有:反对神权对人的侵犯,反对神性至上,极力抬高人的地位,热情歌颂人性的完美,要求肯定人的人价值,恢复人的尊严,保障人的权利,公开宣称:“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特性,我无不具有”。否定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要求享受现世的幸福,主张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过世俗的快乐生活。反对盲目迷信权威,批判经院哲学和蒙昧主义,推崇人的感觉经验和理性思维,提出运用人的感觉和理性,认识自然,研究自然,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造福人生。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等级制度,提出个性解放,要求个性自由,主张人人平等。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最初表现,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它用世俗文化去代替封建神学,用人道主义去否定神道主义,把人的眼光从神转向人,从天国转向尘世,启发了人的理性,揭开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序幕,为资产阶级在未来夺取政权作了舆论准备。同时,它也为近代科学文化和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