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斯瓦蒂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37页(798字)
【生卒】:1824—1883年
【介绍】:
近代印度教改革家,雅利安社创始人。原名穆拉·商羯罗。生于西印度的卡提瓦尔,婆罗门种姓。20岁开始以游方僧身份游历印度各地。1848年参加印度教商羯罗系的萨拉斯瓦蒂(辩才天女)教团,故取达耶难陀·萨拉斯瓦蒂的法名。1860年曾拜盲人学者毗罗摩难陀为师,学习梵文和印度古代哲学经典。后从事印度教改革活动。1875年在孟买创建“雅利安社”(亦称“圣社”)。1883年被反动僧侣毒死。
他在继承印度古代数论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二元论哲学体系。反对吠檀多不二论,认为宇宙的本质不是一个,而是三个独立的实体:神(即梵)、灵魂和原初物质(自性)。神是无形、无限、全知全能、公正仁慈的,是宇宙的创造者和支持者;灵魂具有欲望、活动性、苦与乐的感情、识别力、记忆力等属性,实质上是指人的意识;原初物质是世界的物质因,一切物理和生理的现象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三者的关系是:灵魂内涵于物质,借物质形式显现出来;物质和灵魂最终被神所控制,神控制的目的是使受物质束缚的灵魂从物质中解脱出来。这种二元论与笛卡尔的二元论很相似。在宗教改革方面,提出“回到吠陀去”的口号,宣称吠陀是神的启示,是印度宗教的最高权威,认为吠陀是一切知识的宝库,它的无数原则与科学的发展是相符合的。反对印度教所盛行的偶像崇拜和各种繁琐的祭祀仪式,认为偶像崇拜是违背吠陀精神的。批判基督教,认为基督教是外来的宗教,是与印度的精神格格不入的。指出基督教教义是自相矛盾的:魔鬼能够引诱亚当去犯罪,就说明上帝并不具有绝对的权威。主张宗教的目的是保护正直的人,反对一切邪恶者,提出宗教要为贫苦群众和社会利益服务。
主要着作:《真理之光》、《吠陀注》、《梨俱吠陀注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