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89页(745字)

新康德主义西南学派代表人物李凯尔特的重要着作。该书是根据作者1898年在弗莱堡文化科学协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演讲的基本思想成书的,发表以后11年内5次再版,每次都经作者重新校订和补充。198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中译本。作者认为,该书可以作为他的《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一书的导言,概要阐述了他的历史哲学理论。这一理论不仅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而且对当代西方哲学仍有深刻影响。

全书包括两个序言和正文14节,各节标题依次如下:(1)课题;(2)历史状况;(3)基本对立;(4)自然和文化;(5)概念和现实;(6)自然科学方法;(7)自然和历史;(8)历史学和心理学;(9)历史学和艺术;(10)历史的文化科学;(11)中间领域;(12)数量的个别性;(13)与价值无关的个别性;(14)文化历史的客观性。

作者首先从科学的分类问题入手,区分了自然科学和历史的文化科学。自然的东西是自生自长的,不具有价值;文化的东西与人们的目的相关,被视为财富,因此价值是区分自然与文化的标准。自然科学的任务是发现普遍规律,历史的文化科学的任务是寻找个别史实,适用于这两个领域的分别是一般化的方法和个别化的方法。

李凯尔特在书中强调了价值在历史的文化科学领域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但他认为,“价值绝不是现实”,“价值的实质在于它的有意义性”。这样,作为史学家取舍史料标准的价值,就成了一种纯粹的主观性,成为主体情感、意志和代名词。由于他对价值的这种理解,使他的整个历史哲学理论蒙上了一层主观唯心主义色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