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菲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31页(2589字)

古代希腊的民间宗教,又称奥菲教。

奥菲(Orpheus)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人物。相传他是希腊东北部色雷斯(Thrace)的人和歌手,为河神俄刻阿诺斯(Okeanos)与缪斯女神中司史诗的卡利俄珀(Calliope)所生。

太阳神阿波罗(Apollo)送给他一把黄金制成的七弦琴,文艺女神缪斯们(Muses)教他弹琴唱歌。

他的琴声和歌声不仅使人倾倒,而且让动植物入迷,山岳翩翩起舞,河水忘了流动。

他和亚尔古船英雄们远航寻取金毛,用歌声镇住了海妖西壬(Siren)的诱惑,保证了远航的成功。妻子死后,他追逐到阴间,以悲歌感动了死神夫妇哈得斯(Hades)和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同意他带回妻子,条件是不得回顾。

但是将近地面时,妻子呼唤他,他刚一回头,妻子又回到了阴间。奥菲最后因为触怒酒神狄俄倪索斯(Dionusos)而被杀害。

他的头随着海水漂浮到列斯波斯岛,这里后来成为古希腊抒情诗的故乡。他的四肢被埋在奥林帕斯山麓,这里的夜莺后来歌唱得最为动听。

他的金制七弦琴飞上高空,变成了天琴星座。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色雷斯流传了奥菲转世再生的故事,奥菲教创立起来了。

奥菲教的教义认为,每个人都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肉体部分,因而是可朽的;另一个部分是灵魂部分,因而是不朽的。肉体是灵魂的坟墓,灵魂只有在死亡中摆脱肉体的束缚、超越肉体而升华,才能获得永生的自由。

肉体欲望把灵魂腐蚀得不可救药的人,死后要到阴间中遭受永恒的惩罚。

虽然受到肉体欲望的腐蚀但是又能加以洗涤恢复洁净的人,死后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未被肉体欲望腐蚀始终保持了纯洁的人,死后可以升入天界与快乐神灵为伴。因此,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人们应该为自己的灵魂的净化而努力,应该为自己的灵魂的永生而奋斗。这是一种来自希腊民间的宗教思想。

处于社会下层的贫困平民和处于工具状态的卖身奴隶,他们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乐观向往,深感苦难的人生有如黑暗的阴间,希望在超越现实的彼岸世界中重新像人那样生活、富裕、幸福、自由,对现实的否定和批判,最终转化为对来世的幻想和追求。这和当时早已盛行的第尔菲教有很大的不同。第尔菲教的教义认为,人和万物都是太阳神阿波罗创造出来的,阿波罗神不仅决定了人在现世中或为人上人,或为人下人,而且决定了人在来世中或为自由人,或为。人应该根据神谕来安排自己的一生。

人们难免办错事做坏事甚至犯罪,但是只要祭祀神灵,向神忏悔,不仅能够使神灵息怒,而且可以得到神灵宽恕,在来世中重新做人。第尔菲教实际上是为社会上层的种种罪恶开脱,因而得到官方的大力扶持。几乎每一个希腊城邦,都构筑了第尔菲教系统辉煌的神庙。奥菲教尽管强调在死亡和来世中得到新生,具有宗教的虚幻性,但是又充满了对现实社会中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的不满和愤慨,具有严肃的现实性。所以,奥菲教很快发展为一个宗教运动,从色雷斯传播到希腊本土,又从希腊本土传播到黑海沿岸、小亚细亚沿海地区、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其声势与第尔菲教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奥菲教的教义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从思维形式上看,是原始神话和宗教意识的继续。通过神话传说人物奥菲死而永生,宣扬肉体可朽灵魂不朽。从思维内容上看,却蕴含着思维和存在分裂的种子,这就是在神秘的宗教意识中出现了肉体和灵魂的分离和对立。

现实和理想的对立,归结为宗教中现世和来世的对立,又进一步归结为哲学中物质的肉体和精神的灵魂的对立。

以往的神话和宗教都表现为一种半神半人的拟人化意识,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信奉物活论,物质和精神、肉体和灵魂与其说是界限不明,倒不如说是融为一体。奥菲教教义把肉体和灵魂、物质的现世和精神的来世区分得如此明确和清楚,这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的哲学突破。

与此相应的是,奥菲教教义把肉体和灵魂看作是对立的二元,在现实生活中倡导忌吃肉食、忌纵性欲、默志于心等禁欲主义的戒条,在死亡对肉体、物质、现实的超越中寻找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人和社会的和谐。这实际上是把对立的二元视为世界的本原,把对立的和谐视为运动的根源,来描述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从而构成了既不同于原始宗教神话思想又不同于米利都学派唯物主义元素本原论的一种崭新的宗教世界观。在哲学上,也是突破。

正因为是这样,奥菲教在古代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的发展史上,产生了远比第尔菲教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无论西西里的克罗顿医学派,还是被誉为希腊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无不以肉体和灵魂的对立与和谐来解释人的病理原因和康复根据。

毕达哥拉斯渡海定居克罗顿之日,接受了奥菲教教义的深刻影响。

他所建立的数、对成、和谐、灵魂四大范畴以及推演和附会相结合的以数为中心的世界观,他所确立的宗教社团组织方式,他和学派禁欲主义的种种戒条和生活方式,都和奥菲教的教义、戒条、活动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苏格拉底的灵魂探讨,与第尔菲教教义密切相关。

但是他的学生柏拉图,却通过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接受了奥菲教教义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写过探讨灵魂问题的专着,从某种意义上确实可以追溯到奥菲教的教义。不过,亚里士多德对奥菲教教义更是作了重大的借鉴和改造。他不仅通过希波克拉底、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多向地接触奥菲教的教义,而且概括总结了他们改造和开拓奥菲教教义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

在他那里,灵魂基本上是一个心理学和认识论的范畴,与奥菲教的教义已经面目全非了。他把纯粹形式看作是主动的灵魂,也是在新的基础上向奥菲教教义的回复,与奥菲教的教义决不能相提并论。

亚里士多德以后,奥菲教教义对希腊文化和哲学的影响往往不再是直接的了,表现为历史无意识的积淀。

奥菲教影响的深远性也正是在这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