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奥雷奥里的)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1页(803字)

【生卒】:约1283—约1322年

【介绍】:

法国弗兰西斯派经院哲学家。

生于洛特省的古尔东。1304年在巴黎学习。

1320年前后任弗兰西斯教团阿基坦分会会长。

先后任教于波洛尼亚、图卢兹和巴黎。

1321年任普罗旺斯地区的埃克斯的大主教。

彼得的哲学具有一定的怀疑主义和经验主义倾向,对当时的许多哲学家(包括阿奎那和邓斯·司各脱)持批判态度。

彼得认为,形式的本质即在于使质料具有形式,因而不存在独立的形式。这种观点与阿奎那和邓斯·司各脱的观点完全相反。

彼得关于形式的观点使他在共相问题上得出了唯名论的结论。他认为,可理解的属不仅仅是中介,它本身就是认识的直接对象。一般概念具有某种心理的实在性,但是没有客观根据,因此任何个体化原则都是多余的。共相是人的心灵构造出来的,人们可以用这些一般概念指称许多事物。

在认识论上,彼得批判了阿奎那和邓斯·司各脱的观点。他认为,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有赖于个人的经验,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大于理性。由于对个别事物的知识更清楚更真,所以高于对共相的知识。知识是事物的表象,认识或者是清楚的、或者是模糊的,但并不借助于媒介;形式、本质和一般概念都是心灵构造的。

彼得坚持经济原则,认为没有极有力的理由,不应承认一个事物中有很多“实在”。他认为存在着中性命题,它们既不真也不假,所以上帝不能确切知道未来的偶然事件;人对上帝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心理意向;从本体论上来说,人与上帝没有共同的存在基础。

主要着作有:《四卷〈教父言论集〉注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