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公卿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2页(1251字)

日本古代儒学流派之一。

北朝时期北朝博士菅原公时在提倡朱子学的僧侣玄惠法印的影响下,创始于京都。因该派成员大都为朝廷官学博士和公卿臣僚,故有博士公卿派之称。该派开端于吉野(南北朝)时代,流传、兴盛于町时代。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清原业忠(1409-1467);应永十六年-应二年;清原宣贤(1475-1550);文明七年一天文十九年;一条兼良(1402-1481);应永九年-文明十三年。

南北朝时期,五山僧侣通过南宋禅宗引进朱子学,并在五山派僧侣中传播和研究。五山派宋儒学研究的盛况,波及到朝廷中博士公卿之间。

南朝儒学者因在战争之中无暇研学,所以公卿朱子学的影响和发展均在北朝。北朝博士公卿在玄惠法印的朱子学的影响下,从菅原公时起开始了对儒学新注的研究,并很快在公卿儒学界产生影响。

他们在考究古注的同时,也开始考究新注,逐渐在宫廷内形成古注新注考训并存的新儒学流派。

博士公卿派是日本朝廷内部从旧儒学(汉语儒学)到新儒学(朱子学)过渡的反映。

其思想的基本风格是以儒经为本,研考旧注,兼修新注,新古并存,新古折衷。不同代表人物,其思想倾向和侧重点有所差异:清原业忠以古注为主,参以新注。

清原宣贤以新注为主,参以旧注。前者主推汉唐儒学,后者力崇宋代儒学。就思想内容而言,清原业忠和清原宣贤均主儒学,而宣贤之孙,清原国贤和京都公卿一条兼良则主神儒佛合一之说,尤以兼良为着:他以神道为主,从中引出“神明”,把“神明”与心等同。

主张一心为神儒佛三教之根源,认为神道镜、剑、玉,儒教智、仁、勇,佛教般若、法身、解脱均为一心之作用。

以一心统神儒佛三教,使内典与外典一致,是一条兼良独创的三教调和论。应用于政治方面,他站在以神为主、神儒佛一致的立场上,倡导日本神国,首顺敬神,次崇儒佛。又心有正之意,故主张人君应有正直与仁慈。

博士公卿派是日本旧儒学向新儒学过渡时期的产物。

该派所主张的神儒佛调和论暂时地解决了当时神儒佛三教的矛盾,使之在三教调和的掩护下,扫除了朱子学发展的障碍,对于朱子学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该派的一些理论,尤其是以“神明”、“心”为本的三教调和说,给后来的神道学者及儒学者以很坏的影响,其完全没有科学根据的见解给后来的日本思想界造成极大混乱。

该派对于朱子学的贡献仅在于论证朱子学存在的合理性。其学风主要以讲书、抄书和文为主,对朱子学理论的研究甚浅。

这种情况决定了该派的存在只是短暂的,过渡性的,代之而来的是在思想和政治方面有所深入的萨南学派和海南学派。

主要着作有:《永享大飨记》、《论语讲义》、《大学听尘》、《论语听尘》、《文明-统记》、《樵谈治要》、《四书童子训》、《日本书记纂疏》等。

上一篇:薄伽丘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