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阳明学
书籍:东西方哲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103页(676字)
阳明学是中国明代王阳明(王守仁)创立的学说,大约在朝鲜李朝宣祖(1567-1608年在位)年间传入朝鲜,逐渐形成朝鲜的阳明学。
王阳明的着作中,最早传入朝鲜的是徐爱所录《传习录》。据传,1521年(中宗16年),朴祥与金世弼曾围绕《传习录》有过争论。李滉(1501-1570年)写《传习录论辩》,反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此后阳明学在朝鲜一直被视为“异端”,受到排斥和打击,阳明学只能在私下秘密流传。
朝鲜最着名的阳明学者为郑齐斗(1649-1736年),他以真知实得为己任,继承和发挥了阳明学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论,反对朱子学的一统天下,思想上起了启蒙作用。后来的南彦经、李瑶曾接触过阳明学;李晬光介绍过阳明学;张维(1587-1638年)、崔鸣吉(1586-1648年)是公开的阳明学者。
还有些学者在着作中引用了阳明学。如朴世堂认为格物的格应为“正”、南九万认为人有“性灵”、崔昌大认为“真心吟”实为“良知吟”等。
18世纪末,在江华形成阳明学派,代表人物有李忠翊(1744-1816年)、李建芳(1861-1939年)等。他们强调真假之别,反对朱子学的虚假空洞的理论。近代启蒙思想家中,有些人也运用阳明学反对封建统治。如朝鲜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朴殷植(1859-1925年)曾说:“若求本领学问,从事阳明学,实为简单切要之法门”,并写《王阳明实记》。
进步史学家郑寅普(1893-?)也曾写《阳明学演论》,批判朱子学的“虚学”、“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