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集》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368页(1642字)

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诺的主要着作。

共六集,每集9篇,包括54篇各自独立的论文,故而得名。这些论文大体写于公元253-262年、267-268年、268-269年这三个不同时期,由其弟子波尔菲利编定并于他死后30年(301年)发表。

六集讨论的内容分别是:人生和伦理道德(一集),自然哲学(二、三集),灵魂(四集),心智(五集),太一(六集)。普罗提诺认为,万物必有最初的、单一的、作为整体发生作用的原因,它包蕴一切,是一切的中心。

哲学沉思的对象,这就是太一。太一是一切之父,是最完满的原始力量;它创造万物,本身却不是万物中的一物;它既不追求任何东西,也不具有、不需要任何东西,它既不是一个东西,也不是性质,也不是数量,也不是心智,也不是灵魂,也不运动,也不静止,也不在空间中,也不在时间中;它常住不变,先于一切形式,先于运动,先于静止。

太一是如此完美,以致难以用肯定的语言来描述,甚至连“是”也不能表述它。太一就是神,至善。

心智是次于太一的本体,是从太一发射出来的第一个光圈,是太一的形相,保存着太一的许多性质;它是对太一的观看、知觉;心智没有过去、现在和将来,是永恒的,自身中包含一切精神的存在,其中充满美和善,它就是完满的存在;心智的对象是理念,它在心智之中,认识和认识对象等同,心智的认识活动就是真正的认识,真理存在于心智内,思维和心智属于同一种本性;心智能把握自己的内容,并能借此推进和接受认识它的超越的东西,心智处于太一和灵魂之间,是灵魂的美的原因,第二位的神。

灵魂是从太一发射出来的第二个光圈,是由心智发出来的活动,是心智的形相,是可知领域和可感领域的居间者;灵魂自身不是物质,也没有质量,却呈现在一切质量之中;它是多样性的统一体和源泉,却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存在于每个自然物内;灵魂通过创造的欲望从心智领域进入人体,成为肉体的本质,肉体是灵魂的工具,感觉、记忆是灵魂的附加物;灵魂进入肉体并非必然要受到损害。人的灵魂是不朽的、主动的,有高低级之分;人的本质与理性活动相伴随,灵魂的活动是使用理性。人既有兽性也有理性,真正的人使肉体走向纯洁;美德的位置是灵魂,灵魂属于心智,心智是生命的最高阶段。

灵魂既间接命令宇宙,使其和谐有序,又直接支配个体,前者叫宇宙灵魂,后者即个体灵魂。人的本性建立在美德的基础上,美德的尺度是宇宙灵魂及其中的支配原则;专注于自身的活动,就成为善;灵魂脱离肉体指的是它超出激情和感情之上。由于智慧,人们视美德为崇高,人要以美德为行为的标准;灵魂的美德来自自身内部的调整,灵魂摒弃肉体状态,专注于自身的活动,就成为善;达到美的途径是辩证法,辩证法指能够用理性和有规律的方式谈论事物的科学,它讨论善,但不等于善;辩证法超越于感性世界,摒弃虚幻的意见,居留于心智世界;作为智慧,它和真存在(理念)有关,作为心智,它与太一有关,它不仅是理论或准则,而且是从方法上研究存在,它认识灵魂的运动,是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哲学的其它部分在辩证法的帮助下研究物理世界的本性,研究道德,实践智慧考虑行为的可能性和得失,辩证法用一种普通的、无形的形式为实践智慧提供所使用的一切东西。

灵魂又是感性世界的创造者,它在观看自己存在的来源时,充满着心智,但当它向别的相反的方向运动前进时,便产生自身的形相感性世界;灵魂创造感性世界,不是因为它的堕落,而是出于对神的记忆。灵魂对神有一种自然的爱,要达到与神相似,感性世界不是真正的爱的对象,灵魂很快对事物发生厌恶,并脱离它们回到太一,和神在一起。因此,人要脱离世界万物,摆脱一切欲望,净化灵魂,达到与神统一,这是哲学的真正目的。《九章集》是新柏拉图学派的代表着作,直接而深刻地影响了早期基督教神学,对中世纪神学和经院哲学也有重要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