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412页(1234字)

【生卒】:1901—1980年

【介绍】:

“巴黎弗洛伊德学派”的创始人,法国着名的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者。

他曾先后在巴黎高师学习哲学和在巴黎大学学习医学。20~30年代热衷于超现实主义文学。30年代中期起在精神病院工作。

50年代开设精神分析学讲习班。1964年他发表宣言,脱离“国际精神分析学协会”,并正式建立完全由自己支配的“巴黎弗洛伊德学派”。他是法国高等学术研究院教授。

他的着作不多,影响较大的是1966年出版的《拉康文集》,其中收集了从30年代以来发表过的多篇论文。

法国结构主义者都普遍重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特别是其“无意识”理论。

但唯有拉康把精神分析学作为专门进行结构主义研究的对象。

这种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是决定于他的某些客观的生活和活动的物质因素,而是决定于他的某些主观的心理因素,即无意识本能和欲望。

无意识系统成为心理分析的理论基础。

拉康反对英美新弗洛伊德主义从“外部”(社会文化)来解释弗洛伊德,而是鼓吹“回到弗洛伊德学说本身去”。

其学说的核心是借助于结构语言学的模式把无意识用科学术语加以描述,从而才能形式化,并被纳入现代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拉康认为,只有对语言的结构形式和它的机制进行分析才能真正揭示出无意识的本性。因此,拉康集中全力从语言结构方面深入了解无意识过程。他认为,无意识具有一种语言结构,或者说“无意识”就是语言的结构,正如我们说话时并不意识到语言的结构一样,我们进行意识活动也不觉察无意识的支配作用。拉康独特的创见是把无意识看作一种类似于语言的结构。他的名言是:“无意识有语言的结构”和“无意识是它者的话语”(这里应把“它者”理解为“真实寄存之场所”)。他力图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建立起清楚的联系。在他看来,研究语言的形式结构可以启发我们理解无意识的结构或逻辑。

无意识、结构和语言在这里是一回事。说语言是结构,意思是说它是无意识的,反过来说也一样。无意识是某种超经验的、个人之间共同具有、共同受其规律支配的结构领域。

为了研究语言的所谓“无意识结构”,拉康提出了“镜象阶段论”。

也就是婴儿从六个月起可以从照镜子获得某种视觉表象,并把印象印在意识中。然后他从镜象阶段论引申出了主体三层结构说,即所谓实在界、想象界和象征界。这三个层次结构相互重迭并存在于主体之内,具有使主体与他者、与世界发生联系的功能,其中任一层次内秩序的改变都要影响其它两个层次,但他认为最重要的秩序仍为象征界。因为它既代表,又组织着另外两个秩序。

我们说拉康沿着非物质化的道路,完全脱离经验来进行心理结构模式的探索显然是一种唯心主义。不过,他对人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婴儿从自然的、生物的存在物向人的、社会的存在物的发展过程,向主体的发展过程的分析是包含着一些有价值的因素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