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志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81页(871字)

德国唯意志论哲学家叔本华的主要哲学范畴,指作为世界基础和本原的意志求生存的特点,也叫做“生存意志”、“生活意志”。

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叔本华对“生命意志作了系统论述。他说:“意志所要的既然总是生命,又正因为生命不是别的而只是这欲求在表象上的体现;那么,如果我们不直截了当说意志而说生命意志,两者就是一回事了,只是名词加上同义的定语的用辞法罢了。”

生命意志作为意志,被叔本华看作是康德的“自在之物”,但叔本华抽去了康德的唯物主义因素,把生命意志看作是一切表象、可见性、客体性的神秘的源泉和生活力,它“显现于每一盲目地起作用的自然力之中。它也显现于人类经过考虑的行动之中”。

物体的引力和拒力,植物的向光性,动物的“本能”,以及人的求生求偶之欲都是这种意志的表象。但唯有处于最高等级的人才能够发现自己既是意志,又是表象。

这就是“世界是我的意志”的含义。

生命意志不受理性的制约,相反,理性、知识“从它们的起源和实质来说,都完全是服从意志的”。

为把人的意志当作人的本质,叔本华把人的记忆力、性格、智慧乃至一切心理意识也都说成是由意志决定的。

生命意志既表现为人生,从而人生也就为欲求所支配。其主要内容,一是维持自己的生存,二是繁衍后代。但这种欲求是无止境的,每一欲求的满足又会成为新的欲求的起点。

“一切欲求皆出于需要,所以也就是出于缺乏,所以也就是出于痛苦”。以满足欲求来解除痛苦,就像丢给乞丐的施舍一样,今天维系了他的生命,明天又延长了他的痛苦。

即使欲求完全满足了,又会使他感到“孤寂、空虚、厌倦”。

为了摆脱人生的痛苦,就要消除产生它的根源,那就是遁世绝欲,否定意志,通过研究哲学,进行艺术直觉以达到佛教所说的涅槃。对整个人类来说,那就是只有毁灭,别无它路。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是生命意志的结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