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德太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84页(652字)

【生卒】:574—622年

【介绍】:

名厩户,日本用明天皇的次子,后人以其德高尊称为圣德太子

592年推古天皇继位后,立他为皇太子,掌摄政大权。他在执政期间,曾两次派小野妹子为使臣,率留学僧人到隋朝学习,大量接受大陆文化。圣德太子一生中近30年扶植佛法,曾向高句丽僧人慧慈学习佛教,从百济的博士觉哿学习儒学。太子吸收儒学,佛学思想,实行政治改革,致力于确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

603年他制定《冠位十二阶》,旨在确立以个人功绩取得荣进的原则,这是封建等级制的雏形。604年他制定《宪法十七条》,这是日本最早的成文律法,其内容大部分是宣传儒教伦理道德和佛教思想,如其中第二条“笃信三宝”认为佛教是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最后依托;另外,他还认为人在本质上不是极恶无道的,教之必从道理,表明了他对人性问题的看法。

圣德太子还着有《三经义疏》,在其中的《维摩经疏》中认为“维摩诘者,乃是已登正觉之圣也,论本既与真如冥一,谈迹即示万品同量”。这里所讲的“本”、“真如”有本体、本质之意,“迹”、“万品”有现象的意思,虽然是外来思想,但通过他的解释、宣传,已可算作是在日本展开的哲学思辨了。

在该书中,他还主张圣俗无尊卑之别,人类都是平等的等思想。

据传圣德太子治学面涉猎很广,他曾组织专人写成日本最早的国史,后失传。

晚年太子渐潜心于佛学,主张“世间虚假,唯佛是真”、“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宗教实践的世界观。推古三十年去世。

圣德太子的推古朝改革为后来的大化改新做了准备。

上一篇:圣阿芒·巴札尔 下一篇:圣公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