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论辩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36页(739字)

1559-1566年间,朝鲜朱子学者奇大升与李滉,围绕如何解释四端七情问题的争论。

后来,这个争论延续了李朝300年,影响了朝鲜哲学思想的发展。

朝鲜郑子云在解释四端七情时说:“四端发于理,七情发于气。”李滉根据朱熹的提法,订正为“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并解释说:“四端之发,纯理,故无不善;七情之发,兼气,故有善恶。”奇大升作《非四端七情分理气辩》,质问李滉“今若以谓四端发于理而无不善,七情发于气而有善恶,则是理与气判而为两物也”。李滉回答:“情之有四端七情之分,犹性之有本性气禀之异也。然则其于性也,既可以理气分言之,至于情,独不可以理气分言之乎?”并解释说,四端发于仁义礼智之性,七情“外物触其形,而动于中,缘境而出”。

奇大升复信争辩,不仅“四端发于仁义礼智之性”,而且“七情亦发于仁义礼智之性”;不仅七情感物而动,四端亦然。李滉第二书,虽然批评奇大升“喜同而恶,乐浑全而厌剖析”,但还是对自己的提法做了修正,说“四则理发而气随之,七则气发而理乘之”。还解释说:“大抵有理发而气随之者,则可主理而言耳,非谓理外于气,四端是也;有气发而理乘之者,则可主气而言耳,非谓气外于理,七情是也。”此后,两人继续书信来往争辩,但基本观点没有多大变化。

四七论辩,涉及人性善恶,也涉及理气之分。李滉强调理气之分,主张性善说,认为四端理之发,皆善;七情气之发,有善恶。

奇大升强调理气之合,主张性有善恶,认为七情有善恶,四端并不皆善,只有“发而中节者”才是善。这个争论,从本质上说是朱子学内部的争论,而且相当烦琐,导致主理论与主气论的斗争。

上一篇:四根说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