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韦卡南达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85页(1069字)
【生卒】:1863—1902年
【介绍】:
意译辨喜。
印度近代着名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宗教改革家。原名为挪伦特拉那特·达泰。1863年生于加尔各答,刹帝利种姓。1883年毕业于加尔各答省立学院,翌年又入加尔各答市立学院攻读法律。
大学毕业后,投身于印度的宗教和社会改革活动。1888-1893年以托钵僧的身份,游遍了自喜马拉雅山至科摩林角的印度各个地区,学习印度各派宗教哲学经典。1893年不顾印度教不许渡海远行的规定,出席了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世界宗教会议。途经我国时,曾访问过广州等地。会后到美国和欧洲各地讲吠檀多哲学,颇受西方学术界重视。1896年在纽约创建“吠檀多研究会”。1897年回国,同年在加尔各答建立以他导师名字命名的“罗摩克里希那传教会”。1899年在喜马拉雅山麓创立了以宣传和研究印度古代宗教哲学为宗旨的“吠檀多不二论书院”。
1902年7月4日病逝,年仅39岁。
他一生致力于印度古代吠檀多哲学的研究与革新,被称为“新吠檀多派”的首倡者。从吠檀多不二论的立场出发,认为宇宙最高本体是“梵”或“宇宙理性”。梵是一种超自然的纯精神实体,在它之中没有时间、空间和因果的联系,亦没有属性、数量和质量的差异。
梵作为宇宙万物的始因,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的思维活动都是梵的显现。梵显现为世界是以时间、空间和因果为媒介的。
时间、空间和因果就好像一面镜子,梵借助这面镜子的映象而表现为世界万物。其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是不彻底的,其中也包含一些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在探讨物质意义的宇宙时,认为宇宙是一种经常变化的物质,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皆为物质的表现。
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并受规律的制约。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是不可分的,与周围事物没有联系的时间、空间和因果是不存在的。在宗教改革方面,主张建立一种把世界上各种宗教统一起来的“人类宗教”。
认为世界上各种宗教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和目的却是一致的,即要达到与上帝的交往,实现“普遍之爱”。他创立罗摩克里希那传教会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印度各宗教的联合,以实现“人类宗教”的理想。在社会改革方面,主张建立民族工业,改善群众生活,提高妇女权利,发展民族文化,打破宗教对立和种姓藩篱,使印度各种社会力量在“印度精神”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主要哲学着作有:《吠檀多哲学》、《佛教与吠檀多》、《理性与宗教》、《印度宗教思想》、《业瑜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