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传》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89页(770字)

德国哲学家施特劳斯着,共2卷,图宾根,1835-1836年出版。

施特劳斯在这部着名着作中运用黑格尔的辩证批判方法,否定了基督教的历史基础。他试图以锐利的洞察力和渊博的学识证明,关于耶稣基督的福音故事绝大部分都是由神话和传说构成的,它是基督教团体通过口头流传将耶稣生平简史以虔诚的回忆和幻想的形式粉饰的结果。因此,在福音书中,真实可信的似乎只有耶稣生平这一简单的历史轮廓:他在拿撒勒长大,曾由约翰给他施过洗礼,招收门徒,在犹太国漂泊传道,到处反对伪善行为,并且邀请人们到天国去,但最后成了法利赛人的仇恨和嫉妒的牺牲品,并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施氏对福音书进行批判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前提是,超自然主义的因素与真实的历史是绝对不相容的,凡含有超自然因素的东西(例如超自然主义的记述),就不可能是真实的历史。构成施氏批判的整个哲学基础的则是黑格尔体系中的斯宾诺莎的“实体”概念。

《耶稣传》的神学方面的意义在于,它把早期基督教的历史和在施氏之前不容置疑的作为神学教条的基督学说,变成了深入自由地和批判地讨论的对象,并开启了“从历史学和语言学的角度来批判圣经”的科学。因此,施氏自己在该书“序言”中把该书称为“近代神学在一个重要时期的历史纪念碑”是不过誉的。

但是,《耶稣传》一书的意义显然远远超出了神学本身方面。梅林曾指出,施特劳斯用来解决他的批判课题的方法,惊醒了德国浪漫主义反动势力沉溺20年的自信心,是向着只会用封建的枪矛作战的军队打过去的第一炮。

《耶稣传》一书最明显的政治意义在于,它揭开了青年黑格尔运动——这一激进的德国资产阶级自由派运动的序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