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99页(2371字)

该词意为“顺从”与“和平”。

旧称“回教”、“回回教”、“天方教”、“清真教”、“教门”等,继犹太教、基督教之后为新的一神论宗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7世纪初,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Muhammad,约570-632年)于阿拉伯半岛希贾兹地区的麦加城创立。

早年,未能立即取代麦加人的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622年,穆罕默德率信众迁徙(“希吉拉”,hījra,后该年定为伊斯兰教纪元元年,亦称希吉拉历元年)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公社(“乌玛”,Ummah)后,才在政治、军事、经济、信仰、礼仪制度等方面保证对麦加以至于半岛各地的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的胜利;630年,半岛各地的部落民或是皈依、或是归顺,并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治领袖和先知,遂成为半岛的统治宗教。

随着穆斯林军对外征服的进展,其传播地域越出半岛,到8世纪初已扩及亚、非、欧三大洲。自初期麦地那哈里发国家(632-661年)以来,一直是诸阿拉伯哈里发封建帝国(倭亚王朝,661-750年,都叙利亚大马士革;阿巴斯王朝——黑衣大食,750-1258年,都伊拉克巴格达;后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756-1031年,都西班牙哥尔多华;法蒂玛王朝——绿衣大食,909-1171年,都埃及开罗)以及其后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1299-1517-1924年)、波斯沙法维王朝(1502-1722年,1729-1736年)、印度莫卧儿王朝(1526年-19世纪中叶)和其他诸穆斯林小王朝的精神支柱,亦在近现代伊斯兰世界各国的意识形态中,或是统治思想,或居于重要地位。

在其形成过程中,思想渊源可溯自犹太教、基督教和本民族的一神论思想影响、也受到流行于西亚地区的其他一些宗教(如琐罗亚斯德教、诺斯替教)和学说(如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还吸收或保留了阿拉伯人原始宗教崇拜的某些仪式或信仰。作为宗教或“丁”(al-Dīn)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信仰或“伊曼”(或“伊曼尼”,Iman)、宗教义务或“伊巴达特”Ibādāt)和善行或“伊哈桑”(Ihsān)。

其信徒称为穆斯林(Muslīm,意为顺从者,由“顺从”islām而来)或穆民(Mu’mīīn,意为信士)。基本教义为:信仰安拉(Allāh)为独一真主、信仰以哲布拉伊来(Jibrā’īl,即《圣经》中的迦百列天使长)为首的诸天使、信仰《古兰经》及其以前诸经典(包括犹太教的《律法书》或《讨拉特》、《大卫篇》或《则逋尔》、基督教的《福音书》或《引支勒》等)为天启、信仰穆罕默德为“封印先知”以及以他为首的诸先知或诸使者(包括阿丹或亚当、努海或挪亚、易卜拉欣或亚伯拉罕、穆萨或摩西、尔撒或耶稣等)、信仰天堂地狱、死后复活和末日审判后的奖惩、信仰一切皆由安拉前定(通称“六大信仰”);基本宗教功课:教徒除应念诵“清真言”(即“除安拉外,再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表白自身的信仰外,还应从事礼拜(包括每日五次的礼拜、每周一次的“聚礼、每年两次的“会礼”,礼拜朝向麦加,礼拜前应按规定做必要的“净礼”),每年“莱麦丹”(Ramadān,即伊斯兰教历的九月)的全月斋戒,缴纳定量的“天课”(“札卡特”,Zakāt,一般为年收入的1/40)和条件允许者一生中应朝觐麦加一次(通称“五功”);为“安拉之道”而战一度被规定为教徒的宗教职责。

基本经典有《古兰经》,系宗教立法、宗教伦理和穆斯林思想、学说的基础;根据穆罕默德生前言行汇集成册的“圣训”,于宗教立法、宗教伦理中亦居于重要地位。主要戒律包括:禁止崇拜偶像和多神、不偷盗、不奸淫、应孝敬父母、善待孤儿、穷人等;在洁净、婚姻、丧葬、饮食(如禁食肉、血、自死物等)方面,亦有严格规定。

系非出世的宗教,主张教徒应享受今生和来世的“两世幸福观”、宣扬善恶报应说、强调命定论、提倡中庸之道并视敬畏、虔诚、顺服、行善、坚忍、谦和、宽恕、忏悔等伦理道德为教徒待人接物、处世立命的行为规范。主要政治派别有逊尼派、十叶派和哈瓦利吉派(现存易巴德派系其支派之一);主要神学派别有反宿命论的盖德尔派、主张宿命论的加赫姆派(或贾卜利派)、强调信德并对恶行应予“延缓”判决的穆尔吉亚派、倡导理性主义并坚持安拉纯粹独一性和公正性的穆尔太齐赖派、为正统信仰辩护并受到官方支持的艾什尔里派等;在教法学派方面,除十叶派和哈瓦利吉派各有相对独立的教法主张外,隶属于逊尼派的主要有哈乃斐、马立克、沙斐仪和罕百里派。在其传播过程中,坚持禁欲苦修、履行神秘宗教仪式的苏非派,起过重要作用,它作为民间信仰并以互不统一的种种教团形式在伊斯兰世界各地布道说教,使神秘主义居于统治地位达五六个世纪之久(12-18世纪)。

近现代以来,在其名义下,发生过多次社会运动(如瓦哈比运动、巴布运动、马赫迪运动、赛努西运动……)和种种社会思潮(如泛伊斯兰主义、现代主义、伊斯兰社会主义……);二次大战以来,其复兴思潮和复兴运动更是席卷整个伊斯兰世界。

主要分布于西亚、北非、南亚、东南亚、中亚等地区。二次大战后,在西欧北美和其他地区均有所传播,目前其信徒约9亿左右。

唐永徽二年(651年)开始传入中国,历经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历史上,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汉文伊斯兰教的译着活动和西北地区的门宦制度有过一定的发展,出现过一些重要的穆斯林学者和人物,如胡登洲(1522-1597年)、王岱舆(约1570-1660年)、张中(约1584-1670年)、伍遵契(约1598-约1698年)、马注(1640-1711年)、刘智(约1660-约1730年)、马复初(1794-1874年)等。主要于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中流传,目前中国穆斯林人口约1600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