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1002页(1184字)

全名为《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或根据顿定理论整个宇宙结构及力学起源》(又译《宇宙发展史概论》)。

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于1755年匿名发表的天文学和天体演化学着作。发表时,它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出版商也因此破产,但后来曾广为流传。

中译本《宇宙发展史概论》于197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包括一个篇幅较长的“前言”和三大部分。

在前言中,他强调“物质是受某种必然规律所支配”,这是贯穿全书的思想。

第一部分:“恒星的规则性结构综述兼论这类恒星系的大量存在”。

在这里,康德接受和发展了天文学家T.赖特的思想,叙述了有关宇宙系统结构的思想。他认为不应该把银河看成是由没有一定秩序而分散地凑在一起的天体构成的。

由于引力和斥力的相互作用,因而各天体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形成有规则的结构并合乎逻辑地发展。银河系是集中而紧凑的,太阳的位置靠近它的中心平面。

康德推测宇宙中还有许多银河系这类星系,也具有系统的性质,这些星系又组成更大的星系。这些推测逐渐为天文学的发展所证实。

在第二部分里,康德“试图只用力学规律来说明宇宙体系是怎样从它最原始的状态中发展起来的”。这是这部着作中的最基本的内容。

他认为太阳是从处于原始混沌状态的物质微粒中发展而来的,微粒之间存在着吸引和排斥作用。由于密度不同而引起物质的聚集,因而产生引力中心。

密度较小的微粒向中心聚集,这就形成太阳。另外,由于斥力阻碍微粒朝一个中心地方聚集,同一部分微粒由于两种相反力量的斗争而产生旋转运动,这就形成行星。

同样,行星的卫星也是这样形成的。当引力和斥力的矛盾达到近乎平衡的时候就形成了太阳系。

这就是康德着名的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康德也预言到太阳系的灭亡:太阳变得越来越炽热,最终将烧掉地球和其它卫星,但这同时又开始新的世界形成过程。康德把太阳系起源和灭亡的学说推广到整个宇宙天体,阐明了宇宙天体的产生、形成和毁灭过程。

该书的第三部分是一附录:“以人的性质的类比为基础对不同行星上居民进行比较的一个尝试。”康德从天体演化的普遍规律出发,肯定了地球以外的其它大多数天体上也必定有人居住,并断言行星离太阳越远,各种不同行星上居民的构成物质就越轻巧,纤细,也就是说那里的居民越优越,越完善。

此书首次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不仅在天文学上有其重要意义,而且在哲学上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它指出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过程之中,都有其产生和灭亡(包括地球等天体),恩格斯认为这是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上一篇:自然世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