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哲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1003页(2455字)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重要着作,柏林1817年第一版。

中译本据1842年米希勒本由梁志学、薛华、钱广华、沈真译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一版。该书是黑格尔《哲学百科全书纲要》的第二部分,1817年出版时只有“正文”和“说明”部分,“附释”是他的学生米希勒在出版全集时增补进去的,其中有些材料出自黑格尔本人不同时期的手稿,有些摘自黑格尔学生的课堂笔记,并不完全准确可靠。联邦德国新编历史考订版《黑格尔全集》,收入1986年版第19卷时,将“附释”部分全部删除。

黑格尔的自然哲学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自然科学蓬勃发展以及德国自然哲学取得长足进步的产物,它的产生经历过一个长期过程。

黑格尔从学生时代起就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强烈兴趣,在任家庭教师时作了大量关于自然科学知识的摘记,在耶拿任讲师时不仅旁听自然科学课程,还参加一些自然科学协会的活动。自1801年以来,他长期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撰写了不少有关着作,如《论行星轨道》的求职论文和《耶拿体系草稿》中的自然哲学部分等。

1816年,他正式出版《哲学百科全书纲要》,这既标志着体系的正式形成,也宣告了自然哲学的成熟。

该书分导论、力学、物理学和有机物理四部分。

在导论中,黑格尔探讨了自然观的三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看待自然,如何考察自然和如何划分自然。

他认为,自然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是理念的他在形式。自然哲学的目的,就是扬弃自然和精神的分离,使精神认识自己在自然内的本质。自然界是一个由不同阶段组成的体系,其中每一阶段都是另一阶段的必然产物,较高阶段除了自身的特性外,还包括较低阶段的一切属性。

黑格尔在此批判了只讲量变、忽视质的飞跃的进化说,也批判了认为自然事物从完善退化到不完善的流射说。他认为在考察自然时应把认识自然的理论态度与改造自然的实践态度统一起来,考察自然的方式应是概念的认识活动,即让自然界在人们面前呈现自身和说明自身,人们再从中由个别上升到普遍,从现象深入本质,通过把握内在的东西,使主体和客体达到统一。同时,黑格尔还强调自然哲学必须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但他坚决反对科学家们只重经验、蔑视思维的经验主义倾向。

黑格尔把自然界划分为力学、物理学和有机学三大领域。

在第一篇“力学”中,他主要考察空间和时间、物质和运动以及天体运动。他赞同康德关于空间和时间是纯形式的观点,肯定了顿把空间和时间规定为自然界存在形式的看法,但反对牛顿割裂空间、时间与物质运动的做法,他论证了空间和时间依赖于运动着的物质,从而思辨地猜测到了后来爱因斯坦在用曲面几何学解释引力运动时依据的时空模型。

黑格尔强调运动与物质不可分离,运动构成物质的本质,但他并不把运动看作物质的属性,主张运动是真正的世界灵魂的概念,运动就是自我。由此出发,他批判了认为存在着没有物质的运动的唯心观,也批判了认为存在着没有运动的物质的机械论观点。黑格尔对天体运动的考察,还仅局限于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自己运动的系统,其中吸引和排斥两种力构成物质,它们的矛盾是引起行星运动的力量。

在第二篇“物理学”中黑格尔借助思辨的概念形式考察物理学中除力学外的其它分支以及刚产生的化学学科问题。“普遍个体性”一节涉及自由物理物体,四种元素和气象过程问题。太阳、月亮、彗星、行星属于自由物理物体,它们构成一个合乎逻辑推论的天体物理系统。

黑格尔还恢复了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说,认为元素系统(包括气、火、水、土)是从天空降到地球的太阳系,每种元素都和太阳系的一个成员相对应。他研究了气象系统,认为这种物理过程具有各种元素相互转化的特性。

“特殊个体性”一节包括比重、内聚性、声音和热等问题,比重是有重量物质各部分间单纯量的关系,内聚性是它们的协合关系,声音是物体在其自身的内部振动,热是对物体内聚性的否定。

“总体个体性”论及磁、电和化学过程。黑格尔认为,磁是一种以单纯素朴方式体现概念本性的物理现象,它以推论方式表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颜色本质问题上,他追随歌德关于白光是单色的观点,反对牛顿的物理光学和用仪器分析光谱的实验。由于电学和化学是当时刚兴起的两门学科,黑格尔对它们的认识和解释都还较肤浅,停留在原始素朴水平上。

在第三篇“有机物理学”中黑格尔考察了地质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等学科。他把生命视为辩证法在自然界里的充分体现,认为生命是整个对立面的结合。地质有机体是生命过程的尸骸或自我异化了的生命,地壳的变化过程同生命的演进过程有关,地壳由埋藏着海生贝壳化石的原始岩层,埋藏着类化石的第二岩层和两栖类、哺乳类及鸟类化石的冲积层组成。植物有机体是正在开始的、比较真纯的生命力。动物有机体是自为存在的,臻于完善的生命力,动物作为主体是在他在中维持自己,把自己的各个部分组成一种真正的有机系统。

黑格尔还提出一种生物进化论的思想,认为一切动物都以一种作为普遍原型的绝对精神为其共同来源,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人位于这一发展过程的最高阶段,高级动物除具有自身属性外,还保留低级动物的特性。黑格尔还深刻揭示了生存与死亡的辩证关系。在《自然哲学》一书结尾,黑格尔指出,自然界最终扬弃了个体的直接个别性和普遍性之间的形式对立,扬弃了自己的外在存在,过渡到自己的真理性、概念的主观性,即精神。

黑格尔的自然哲学是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既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又带有许多唯心主义的臆想和浓厚思辨色彩,其中许多观点,特别是他用许多思辨概念去表达现代科学定理和公式的方法,已为时代所抛弃。

尽管如此,他的自然哲学仍为我们今天学习自然科学发展史,学习在科学中如何运用哲学思维提供了一部好教材。

上一篇:《自然与伦理》 下一篇:自然哲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