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鼓
书籍:世界文化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江西教育出版社《世界文化辞典》第527页(301字)
缅甸克伦族民族乐器。相传此鼓在蒲甘王朝(1044~1278)时期,从泰国传入。当时的蛙鼓以木制框,两面蒙以蛙皮,故名。现在的蛙鼓改用铜合金浇铸而成,故又名铜鼓。鼓面一面封口,鼓面略大于鼓底,形如花盆、双耳。鼓面和鼓身布有水波圆纹,鼓面中央刻有光芒四射的太阳图案,四方饰有四个蛙像,鼓身上则排列有象像。蛙鼓型号不一,大者鼓面直径约25英寸,高20英寸,小者鼓面直径约9英寸,高5英寸。鼓声浑重,振人心魄。古时,此鼓多用于战争、祈雨和召集村民。当地人对蛙鼓极为尊重,家家都藏有此鼓,供于高台之上或贮于粮仓内。有人还将贵重物品贮于鼓内,埋于地下留作来世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