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154页(312字)

亦作至那、脂那、摩诃支那。古代某些国家对中国之别称。支那(cina)原为梵文“边鄙”义,指雪山以北诸种族,后为中国别称。印度古《摩诃婆罗多》中已有此名:“尝亲统大军行至北境,文物特盛,民多巧智,殆支那分族。”唐代慧苑《华严经音义》认为支那“即今汉国是也”,“以其国人多所思虑,多所制作,故以为名”。宋代法云《翻译名义集》则曰:“支那,此云文物国。”支那一词由印度传入古希腊、古罗。后来瓷器传入欧洲,给民众生活带来极大方便,欧洲人便以对中国之别称支那(China)代称瓷器。一说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国称中国为Cina、Thin、Sinal,是秦朝之“秦”对音,更无别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