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
书籍: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163页(441字)
古代大学。相传虞设上庠,夏设东序,殷设右学,周设辟雍等,都是古太学。西周已有太学之名,《大戴记·保傅》:“帝入太学,承师问道。”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接受公孙弘建议,设立五经博士,招收博士弟子(太学学生),以传授知识,研究专门学问。此为西汉太学之始。最初太学规模甚小,仅几个五经博士与50名学生,后渐发展,成帝时学生达3000人。东汉太学规模更大。光武帝建武五年(29),于洛阳开阳门外始建太学,顺帝永建六年(131)重修,扩建240房,1850室。质帝本初元年(146),太学生增至3万余。隋代初年,以国子寺总辖太学、国子学等,炀帝时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唐、宋两代承袭隋制,太学皆属国子监。唐代太学生员500人,限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宋代八品以上子弟或庶人中之俊异者可入太学。及三舍法推行,始定外舍生二千人,内舍生二百人,上舍生百人。元代仅置国子学。明代以后只有国子监,不设太学,在监读书者称太学生。参见“国子学”、“国子监”。
上一篇:太府寺
下一篇: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