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176页(489字)

①官署名。曹操为魏王时,在其封地设秘书令。其子曹丕称帝后,改秘书令为中书监、中书令,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监为第一长官,令则次之,其公署称中书省。晋代一遵魏制。南朝梁、陈时中书省规模益备,总管国家政事,内设中书舍人5人,统领主事10人,书吏200人,分掌二十一局。隋文帝杨坚避其父杨忠讳,改中书省为内史省,后又改称内书省,乃中枢制令机关,与尚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长官为内书令,次官内书侍郎;另设内书舍人、通事舍人等。唐代曾改称西台、凤阁、紫微省,旋复称中书省,掌制令决策。设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等官。宋代以中书省与枢密院分掌政务、军事。宋神宗改革官制,中书省专司取旨出令,而中书侍郎成为尚书右仆射(宰相)兼职或副宰相专职,与中书省本职不再相关。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之权。设中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右左丞、参知政事等官;下设左右司,分管各房。明代初仍袭元制,以中书省统六部。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08),废中书省,皇帝直接统管六部。②元代及明初行政区划名,其地区直隶中书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