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444页(314字)

宋元明民间舞蹈。也作“迓鼓”、“砑鼓”。舞者扮成男、女、僧、道、杂色等各种人物形象而舞。初为军中舞蹈。相传宋代武将王子醇在河套地带打败西夏,利用讲武余暇,教给军士“讶鼓戏”,与敌人对阵时,以“讶鼓”鼓舞士气。舞蹈动作设计、服饰、歌词等均为王子醇创作。宋代彭乘《续墨客挥犀》卷7:“王子醇平熙河边陲,宁静讲武之暇,因教军士讶鼓戏,数年间遂盛行于世,其举动舞装之状与优人之词,皆子醇初制也”。明代朱有炖《黄钟醉花阴》散套:“放烟火,烘烘接太微,舞讶鼓,欢声恰似雷。”后被吸收入戏曲中,如宋杂剧金院本有《讶鼓儿熙州》、《迓鼓二郎》、《讶鼓孤》等,南曲曲牌也有《大迓鼓》。元明时仍流行。

上一篇: 下一篇: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