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代遗址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647页(717字)
在今河南郑州市内。面积约25平方公里。1950年发现,陆续出土商代早期房基、墓葬、骨、蚌、玉、陶、原始瓷器、雕刻字骨、陶文符号。1955年发现一早于安阳殷墟之商代都邑遗址,其平面呈长方形,城垣周长6960米,分层夯筑,每层夯土厚为8—10厘米,少数20或30厘米。每层夯土台上皆密布尖底、圜底夯窝,直径2—4厘米,深1—2厘米。城墙大部湮没地下,少数高出地面1—3米。11处缺口,多与城门有关。城墙夯筑时间约为公元前1620年左右。城北紫荆山北及城南南关外,发现两处铸铜作坊遗址,发掘出炼铜场地、房基面、熔铜炉、坩锅、铜渣、木炭、砺石及一大批陶范。紫荆山北有制骨手工作坊,出土骨锥、骨簪、骨镞等成品、半成品、骨料中人骨占一半。西墙外除有一制陶手工作坊遗址外,于300米杜岭处,出土两件铜方鼎,分别高1米、0.87米,均为双耳、斗形方腹,柱形4足,上空下实,器表饰以饕餮、乳丁纹,为商代前期铜器中所罕见。相当数量的陶器和酒器显示了酿酒手工业的发达。城内东北部有较大面积夯土台基、房基。房基柱穴或以姜砸成,或埋有柱础。居址附近,出土玉簪、玉器,证明系贵族居住地。小型房基两种,一为地面建筑,一为半地穴式居址。地面建筑门多开于南墙,后墙处筑方形、长形土台,地面铺白灰、细黄泥面,中间散布圆形柱穴,屋角有成片火烧痕迹。半地穴式房多在前墙开一小门,迎门后墙地坪上亦留有烧土面。郑州商代遗址分为数期,早期为商代前期或更早,晚期大致与安阳殷墟同时。或认为此即商王仲丁所建“隞都”,或以为乃成汤所都“毫”。遗址为研究商代奴隶社会和中国古代城市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