裤褶
书籍: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22 00:39:05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1009页(321字)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戎服。
上服褶而下缚裤。裤本字作袴、或绔。
北方民族从事畜牧,习于骑马,涉水草。故衣着以衣裤为主。
褶为一种形若袍的重衣,短身广袖,左衽。亦称左衽袍。袍褶有广袖与小袖,裤亦有大口和小口。裤褶之服轻便,易于行动,后来为汉族所采用。改其左衽为右衽。汉族传统衣着是上衣下裳,故裤褶亦取其广袖与大口裤之式。
大口裤近于裳,合乎汉族衣冠制度。如有急事,即缚扎裤管成为急装,便于行动。
这种裤褶服自南北朝至唐代,可作为朝见之服。因其轻便,南朝和北朝妇女亦有服之者,而北朝尤盛。褶裤有用皮或罽(jì毛毡)制的,服色有黑、黄、青、白等。
明代有一短袖或缺袖,上截作横折、下截作竖折的服饰,亦称裤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