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创立耆那教
书籍:简明历史事件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354页(484字)
古代印度列国时代(前6—前4世纪)与佛教同时或稍早创立的另一反婆罗门教的宗教。耆那教创始人大雄(意为伟大的英雄),原名筏驮摩那(意为增益),生卒年月不可考,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大雄出生于吠舍厘城一个刹帝利瓦尔那家庭,30岁出家修道,42岁自称得道,成为耆那(意为战胜情欲者)或尼乾陀(意为超脱尘世束缚)。耆那教和佛教一样,反映新兴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反对婆罗门教和婆罗门瓦尔那的特权地位。耆那教信奉自己的经典《十二支》,不承认婆罗门教经典《吠陀》,反对其杀生祭祀和繁杂的仪式。他们不信神,主张苦行、禁欲,实行五戒(不杀生、不欺诳,不偷盗、不奸淫和戒私财),以求得解脱。耆那教把经受热(梵文称苦行)的考验作为苦行的重要手段,提出正智、正信、正行(三宝)是解脱的三条途径。耆那教主张舍身,以肉体痛苦换取精神快乐。它接受婆罗门教业报与轮回的说教。公元前3世纪耆那教因对大雄教义理解不同分裂为天衣派和白衣派,前者主张不穿衣,以天为衣;后者主张穿白袍。耆那教曾流行一时,与佛教、印度教并列为古代印度三大宗教,不过传播只限于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