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441页(1313字)

7世纪兴起于阿拉伯半岛之伊斯兰教国家。我国史书称为“大食”(Ta Ji的音译,波斯对阿拉伯人称呼。另说阿拉伯语,意为商人),西方称萨拉森(原为一支阿拉伯人名称)帝国。7世纪30年代,穆罕默德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穆罕默德的继承人称哈里发(意为“先知的继承人”,初期由部众推举产生),掌握国家政治、军事、宗教的最高权力,开始向外扩张。633年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632—634)派兵攻占希拉和巴士拉,第二年占领大士革。第二、第三任哈里发欧默尔(634—644)和鄂斯曼(644—656)大举扩张,先后占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迫使伊朗投降,为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奠定基础。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做第四任哈里发(656—661)时,发生内讧。叙利亚总督摩阿维亚称鄂斯曼之死与阿里有关,不能当哈里发。阿里则说鄂斯曼系倭马亚家族,曾是先知政敌,无资格当哈里发,自己是先知的亲属,理应继任。后来政治集团演变成宗教派别。拥护阿里派称什叶(十叶)派,又称世袭派、阿里派,尊阿里为第一代伊玛目(领袖、表率),永不犯错误。拥护倭马亚家派称逊尼派,或正统派,承认初期四大哈里发都是正统的。阿里被刺身死,摩阿维亚任第五任哈里发(661—680),从此哈里发世袭,开始倭马亚王朝(661—750),迁都大马士革。倭马亚朝内部稳定后,于8世纪初大规模向外扩张;向西占领整个北非、西班牙,在法兰克南部的普瓦提埃被查理·马特击败;向东进抵印度河下游。8世纪中叶,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形成。一般认为,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阿拉伯人,在被征服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影响下,进入封建社会。747年呼罗珊发生阿布·穆斯林领导的大起义,但领导权被伊拉克地主阿布·阿拔斯掌握。他自称先知叔父阿拔斯的后代,在什叶派支持下建立阿拔斯王朝(750—1258),定都库法。阿拔斯借口为什叶派报仇,几乎杀尽倭马亚王族,仅一王子阿布德·拉赫曼逃往西班牙,在科尔多瓦建立后倭马亚王朝(又称科尔多瓦哈里发国家,中国史书因其尚自称之为“白衣大食”或“西大食”)。762年,阿拔斯朝迁都巴格达,又称巴格达王朝。巴格达王朝尚黑,中国史书称“黑衣大食”或“东大食”。巴格达王朝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其商人遍及欧、亚、非三洲,是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期。与此同时,宫廷挥霍无度,军政机构开支庞大,加重群众负担。从9世纪起,大规模人民起义连绵不断。如816—837年阿塞拜疆和伊朗西部发生巴贝克起义,参加者30万人,坚持斗争20余年。869—883年在帝国心脏地区巴士拉爆发长达10多年的黑奴大起义。巴格达王朝日益削弱,摩洛哥、突尼斯、埃及、叙利亚、伊朗等相继独立,10世纪中叶在突尼斯和埃及兴起法蒂玛王朝(统治者自称穆罕默德女儿法蒂玛的后裔),中国史书因其尚绿称“绿衣大食”或“南大食”。1055年塞尔柱土耳其人攻陷巴格达,王朝名存实亡。1258年蒙古军队攻入巴格达,杀死哈里发,巴格达王朝和阿拉伯帝国灭亡。蒙古贵族在伊朗建立伊儿汗国。阿拉伯帝国西部后来属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帝国灭亡后形成近代阿拉伯诸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