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宗教改革

书籍:简明历史事件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25 10:31:56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398页(1246字)

15—16世纪法国进行的宗教改革。

1438年法王查理七世颁布诏书,宣传宗教会议权力高于教皇,有权任命空缺主教和修道院长,不向罗缴纳上任年贡,除宗教事务外不承认教皇其它权力。法国虽未完全割断与罗马教廷联系,但实际实行教会自主,奠定高卢教会(法地处古代高卢)即法国民族教会的基础。此后虽有一些变化,但法国教会大部收入归王室,成为服务于专制王权的工具。这使法国缺乏广泛开展宗教改革的条件。

1512年法国人文主义者雅克·勒费弗尔·戴塔普尔曾提出接近路德教义的因信称义思想,为法国宗教改革做出贡献。然而,他不否认教皇和天主教会作用,本人至死还是天主教徒。

从16世纪40年代起,卡尔文教才在法国流传渐广。1558年,法有34个新教组织,400万新教徒。

1559年,新教徒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成立法国新教会。

法国的新教徒称“雨格诺”(源于瑞士,旧译胡格诺,意为“同盟者”,瑞士对卡尔文派称呼)。意大利战争结束后,法国内部矛盾尖锐。以那瓦尔王族、波旁家族为首的南方贵族集团(雨格诺)和以吉斯家族为首的中部、北部贵族集团(天主教)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爆发内战,称“宗教战争”或“雨格诺战争”(1562—1598)。

1562年,吉斯集团突然袭击雨格诺在图尔附近的集会,开始战争第一阶段(1562—1572)。经过互有胜负的战斗,双方于1570年8月签订圣热曼(巴黎附近)“和解敕令”,新教徒可在国内自由礼拜和担任官职,可控制孟托班、康亚克、拉罗舍尔和拉沙里特4个城堡。

雨格诺将军科里尼进入王廷,着手执行雨格诺的内外政策。这是雨格诺取得的最大胜利。

1572年8月18日,国王和天主教贵族乘那瓦尔国王在巴黎举行婚礼之机,屠杀雨格诺2000多人,史称圣巴托罗缪节大屠杀。接着全国开始类似大屠杀,战争进入第二阶段(1572—1576)。

雨格诺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瓦洛亚王朝,提出反对暴君口号,并在南方建立雨格诺共和国。1576年5月,双方签订蒙修尔和约,新教徒可以在巴黎和王宫以外的全国任何地方礼拜,可以成立地方法院,可以再拥有8个城堡。1576年,吉斯集团在贝隆(巴黎以北)成立“天主教联盟”,也企图夺取国家最高权力,战争进入第三阶段(1576—1594)。

1589年,那瓦尔的亨利打败对手登上王位,称亨利四世,建立波旁王朝。为稳定国内秩序,亨利采纳大臣苏利建议,于1593年改宗旧教。1598年4月13日他颁布南特敕令,规定天主教为国教,允许雨格诺宗教信仰自由并享有某些政治和军事特权。

雨格诺战争结束。1629年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最终平定雨格诺活动,废除其一切特权。但允许他们信仰自由。

此后,专制制度大大巩固,新教徒日益减少,纷纷改宗旧教。1685年,路易十四宣布废除南特敕令,强迫新教徒改信国教天主教,造成数十万人流亡国外。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人权宣言》,正式承认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取缔天主教的特权地位。在革命过程中,雨格诺曾重新成立自己的组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