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文化知识辞典》第216页(795字)

【生卒】:712—770

【介绍】:

盛唐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排行第二,友人或呼“杜二”。祖籍襄阳,生于巩县(今属河南)。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青年时代“裘清狂”,南游吴、越,北游齐、赵。玄宗天宝三年(744),与诗人李白、高适同游梁、宋,在齐州会见书法家李邕。两年后,到长安谋求官职,困顿十年,得微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安史乱起,被俘脱险后,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因上疏营救房琯,贬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定居成都浣花溪。复于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下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人称“杜工部”。永泰元年(765),滞留夔州,两年后携家出三峡,漂泊湘、鄂一带,病逝于南赴郴州船中。杜甫出于“奉儒守官”的家庭,有“致君”、“再淳风俗”的理想。从天宝后期始,以大量优秀诗篇,全面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丑恶,同情人民,把个人遭际和时代不幸紧密联系,故有“诗史”之誉。安史乱前,有《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隐忧民生和国势,是十年长安羁旅的体验之融注。安史乱中,有“三吏”、“三别”等千古名篇,悲壮深沉,写尽人民的苦难和忧国者的辛酸。漂泊西南时期,题材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吊古伤今,感家念国,友朋邻里之交往,山水花鸟之会心,喜雨惊风,负薪收稻,展开现实立体的画卷。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岳阳楼》等着名篇章,沉郁顿挫,苍凉挚着。他如《喜雨》、《古柏行》、《江南逢李龟年》等,皆各有风格,又不失其本调。“正而能变,大而能化”,随物赋形,因情见景,达到题材和主旨、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成为后代诗文家和立身从政者学习的典范,被尊为“诗圣”,或将他和李白并列而称“李杜”。宋以后有关杜甫诗文的注释和分析很多。最着者有清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

上一篇:杜埃 下一篇:杜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