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文化知识辞典》第662页(824字)

【生卒】:1896—1981

【介绍】:

中国现代作家、革命文学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1921年和郑振铎、叶圣陶等人组织“文学研究会”,并主编《小说月报》,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1921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积极参加与领导罢工等革命斗争。北伐时任武汉《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1930年春回国后,立即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担任领导工作,和鲁迅等人一道,对国民党反动派及御用文人进行了坚决斗争,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文化“围剿”。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国民党统治区革命文艺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他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并主编《文艺阵地》杂志。1939年到新疆学院任教,1940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到重庆、香港等地。抗日战争胜利后,投入反对独裁、反对内战的运动。1948年到大连,后到沈阳。北京解放后赴北京,筹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年7月在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作家协会的前身)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任文化部部长,并当选为历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届、第五届副主席。他从事文学活动六十余年,撰写了大量的文学论着,翻译了许多外国优秀作品,在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和文艺活动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和鲁迅、郭沫若一样,是中国现代文坛巨星。为中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主要着作有《蚀》、《林家铺子》、《子夜》、《虹》、《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春蚕》等小说,《清明前后》等剧本,还有大量散文、文学论文如《白杨礼赞》、《鼓吹集》、《夜读偶记》等。出版有《茅盾文集》(十卷本)、《茅盾评论文集》(上、下)等。

上一篇: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下一篇:茅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