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文化知识辞典》第1008页(302字)

古代器物名。曾在陕西凤翔出土两件,系筒状,底中空,全身饰蟠虺纹,是春秋时期秦国的铜鼓。建国后在湖北崇阳等地又出土两件,系横置的两面鼓,鼓面为素面或铸成类似鳄皮的花纹,鼓身上部铸瓷枕形或双鸟,是商代的铜鼓。这两类铜鼓,主要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的进退和宴会、祭祀的乐舞。此外,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自春秋至清末陆续铸有大量铜鼓。其大小和轻重不一,直径从十余厘米至一百厘米以上,重量自数十斤至数百斤。鼓身有花纹围绕,鼓面有浮雕图案,边缘或有蛙、龟、等立体装饰。此类铜鼓,原来用作祭祀、赏赐和进贡,同时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明清以降,渐成为一般的娱乐乐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