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评奖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中国当代文学辞典》第81页(1434字)

由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于1985年10月举办。1979年至1984年底的61个剧本获奖。荣获金奖的剧本5部,即关守中(满)的话剧《黑俊妮告状》(又名《她冲向寒流》),毛鹏的京剧《康熙出政》,杨宝珍、林佩燕(壮)、麻壮的壮剧《金花银花》,胡耀华、贡卜扎西(藏)的话剧《白雨》,包钢的滇剧《关山碧血》。荣获银奖的剧本20部,即鲁子荣的音乐话剧《森吉德玛》,李野(满)、王宝、姜言富、长歧的漫瀚剧《非洲滩传奇》,吐尔逊·尤努斯(维)的话剧《血腥的年代》,保元璋的歌剧《小俩口算帐》,范均宏、吕瑞明的京剧《锦车使节》,薛子言、张继成(白)、和汉中(纳西)的白剧《苍山会盟》,丁伯廉的彝剧《蔑独尼闹店》,李光洙(朝鲜)的话剧《城市+农民=?》,张子伟(土家)的苗歌剧《带血的百鸟图》,北冰、邹善崇(土家)的京剧《罗大将军》,林之行的越剧《浴血琵琶》,王保春、张永和的曲剧《烟壶》,良振、成志的歌剧《葫芦信》,武玉笑的话剧《一个快乐的苦命人》,余启雄、何凡(回)的歌剧《烈烈巴人》,黄文焕、刘志群、白牡(藏)的藏剧《诺桑王子》,蒙柯乌力吉(蒙古)的话剧《鸟林托亚》,向典的歌剧《高高九里山》,高春聚、葛艾的藏剧《牟尼赞普》,李扬的歌剧《印度洋边漂泊人》。荣获团结奖的有36个剧本,即卢惠、王文科(布依)、毛鹰(布依)的歌剧《查郎与白妹》,杜忠、王鉴良、张秀元的歌剧《边陲碧玉》,李荣民(苗)的山歌剧《相亲亭》,图力古热(蒙古)、海龙宝(蒙古)、满都拉起(蒙古)的蒙古剧《乌银其其格》,蔡廷玉、尹崇撒拉族花儿剧《骆驼泉》,李齐民、杨荫彭的京剧《天涯归鸿》,李潮波、叶兆雄(满)的越剧《三公主》,张来仁、王宏刚、程迅的满城新城戏《红罗女》,光松(土家)、郑焕(苗)、颜古(侗)、祖寿(侗)的侗歌剧《琵琶情》,肖德勤(傣)、陶增义的傣剧《海罕》,杨成林(侗)、普虹(侗)的侗剧《丁郎龙女》,胡献廷、徐学达(壮)、李树盛的歌剧《第一百个新娘》,安平的京剧《香妃》,卫明、陈文华、谢雨青、金勇勤的京剧《海角天涯织女归》,王保春、徐淦生、张永和的曲剧《夕照八旗》,张定华、冯宇康的曲剧《公主的女儿》,、刘富义的秦腔《冼夫人》,王惠文、王颂、冯英的晋剧《宏图大业》,李霍勤的京剧《憨郎与紫薇》,朱佩国、陈元麟、杨扬、陈照寰的戏曲《双连杯》,伍略(苗)的话剧《枪与镯》,何朴清、刘一彦的壮剧《野鸭湖》,中东、齐力(满)《乾隆与香妃》,索朗次仁(藏)的话剧《阿古顿巴》,丹巴次仁(藏)的话剧《婚礼之前》,次仁多吉(藏)晋美旺秋(藏)、罗桑、多吉(藏)的话剧《意翁玛》,姚以壮、复奎的越剧《康熙访宁夏》,温宝宽的话剧《豫海英杰》,方士杰(壮)的末伦剧《女儿媒》,曾昭文的瑶歌剧《化石心》,哈坦(哈萨克)、伊尔哈力(哈萨克)、库尔班阿里、哈萨克)的歌剧《萨哈里与萨曼》,阿不来提·卡尤木(维)、依明·阿哈买提(维)的话剧《燕子山的风暴》,买买提·提里克的歌剧《母与子》,苏尤格(蒙古)的话剧《索伦高娃》,玛·扎拉丰(蒙古)的歌剧《啊,青旗》,杜忠、王鉴良、张秀元的晋剧《龙城二娇》。获奖的剧本,从不同角度,生动地反映了蒙古、回、藏、维吾尔、壮、苗、彝、满、土家、布依、朝鲜、侗、瑶、白、哈萨克、傣、黎、畲、傈僳、景颇、撒拉、仡佬、阿昌、高山等20多个少数民族的生活,热情讴歌了我国各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