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伊本·迈斯凯维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17页(2543字)

【生卒】:约930—1030

【介绍】:

阿拉伯哲学家、科学家、史学家。原籍波斯,少年时倜傥不拘,纵欲无度,后来年长习深,开始注重于修心养性。颇为国王阿杜顿·道来所器重,任其司库,兴趣非常广泛,涉及炼金术、医学、文字学、歌、历史学与哲学。哲学方面最突出的贡献是伦理学和历史哲学。他致力于伦理学的研究和伦理规范的创制,其目的是实用的,在于培养一种性格,使具此种性格的人,行为优美而自然,毫无勉强。他的心理分析方法和修心养性的方法,多是自我经验的总结,往往现身说法,以示人自救之道。其着作很多,主要有《性格修养论》、《大成功》、《小成功》、《幸福书》、《各民族经验》等。

(1)灵魂的本质 伊本·迈斯凯维认为,灵魂是单纯的,并非五官所能感觉的实质,灵魂能觉其自身的存在、知觉和行为。在他看来,灵魂不是物体,因为灵魂同时能接受各种极相反的事物的印象,如灵魂能接受黑白的观念,而物体在同一时间只能接受黑或白的色彩。又比如,灵魂能同样地接受所感觉和所思维的一切观念,象“长”的观念在灵魂中并不发生长度,“长”的观念在灵魂中增加,而灵魂却并不因此而更长。因此,灵魂的知识和能力的范围比肉体广大,可感的世界不能使灵魂得到满足。伊本·迈斯凯维认为,灵魂中有天赋的、理性的知识,这种知识不是靠感官获得的,因为灵魂借这种知识能辨别感官所得印象的真伪。灵魂辨别的方法就是把感官知觉加以比较,加以区别。灵魂借此来监督感官的工作,而改正其错误。在他看来,灵魂的精神的统一,由知觉自身的存在和自身的能知而显现出来,在这种统一中,思维、能思、所思三者是结合在一起的。他认为,人类灵魂比动物灵魂优越之处,就是理性的沉思,人类的行为就是以理性的沉思为原则,而日益趋于至善。

(2)人性 伊本·迈斯凯维认为,人有天性本善的,但为数不多,他们永不变恶,因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也有天性本恶的,为数很多,他们永不变善。也有生而不善不恶的人,他们常因教育或习染而成为善人或恶人。在他看来,善是一种手段,有意志的活物的借这种手段达到存在的目的,或达到存在的完美。要想成为善人,必须有趋向某一目的的天资,但是天资是因人而异的。

(3)善的种类 伊本·迈斯凯维认为,善有普遍的,特殊的,也有绝对的。在他看来,绝对的善是最大的实在和最高的知识的本体,这是一般善人所想达到的目标。他认为,每人所具有的特殊的善,即对于幸福或愉快的感觉。这种特殊的善,只限于各人特有的一切行为,是完全由本人发出的。

(4)幸福的人 伊本·迈斯凯维认为,人类的行为由自己决定,这样的人就是善良而幸福的人。在他看来,人尽其本性,才得称为幸福的人,人的本性就是理性的灵魂。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不完全由自己发出,那么其人格也就丧失了。因此,各人须求其理性的灵魂之美德。人品的高下与仁德的多寡,就以这种美德为标准。

(5)人的社会性 伊本·迈斯凯维认为,一个人如果离群索居而不求助于人,一定不能获得一切可能的福利。他提倡应该多数人集群而居,互助合作。在他看来,基本的美德和首要的义务,就是博爱全人类。没有这种博爱,任何社会都是不能成立的。不与同类相聚,不取得外人的辅助,任何人都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他主张在社会中人人都应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因为那是社会生活必要的条件。

(6)伦理学的对象 伊本·迈斯凯维认为.伦理学的对象应该是人在社会中所应有的性格。离群索居的人虽然以为自己是善良中庸的,但他们侵占他人的权利,因为他对日用必须之物只求助于人,而不辅助别人,因此离群的隐居者其行为可能是宗教的,但决不能是伦理的,因此,不能成为伦理学的对象。

(7)宗教的宗旨在于泛爱人类 伊本·迈斯凯维认为,各种宗教的宗旨在于泛爱人类、培养爱群之心。他认为人之有爱群之心,是由于人类本来是驯服的,而不是野蛮的。他认为,伊斯兰教的各种宗教仪式如集体礼拜、朝觐圣地,就是为了培养广义的爱邻人之心。

(8)人类居于万有之末 伊本·迈斯凯维认为,人类居于世界万有之末,宇宙万物中的一切构造都以人类为终点。人类的理性的本质,往往会蒙上物质的种种帐幔,以致使悟性衰弱。因此,需要对道德加以陶冶。

(9)人类的认识 伊本·迈斯凯维认为,人类的认识有两种:感官的认识和理性的认识。感官的认识是人与动物相同的,而理性的认识为人类所独具。在他看来,感官的认识是人类达到完美的障碍,理性的认识,可以因为锻炼而增强。感官认识与理性认识相比,犹如伪物与真物相比。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由数学、逻辑学,然后是自然哲学,循序渐进。

(10)人类的进化 伊本·迈斯凯维认为,宇宙万有是一个连续的系统,每一种实在之物,起初都是简单的,然后继续进化到复杂的,达到一个新的等级。如植物在矿物的基础上,继续进化,以至达到更高的等级,若再进化,就会接受动物的形相。动物也如此,起初是简单的,然后再进化,至于与人类相近的程度。人类继续进化,才智渐渐增加,思想渐渐健全,判断渐渐正确,终于达到天神的境地。伊本·迈斯凯维认为,人类进化到最高境界时,有两种情况:或者继续研究万物,以求知其本质,因而眼光锐敏,通晓形而上之事;或者无需研究就能彻知形而上的义理。第一种境界是哲学家,他们由感觉力到想象力,由想象力到思维力,由思维力而认识理性中一切事物的本质,逐次进化。第二种境界是先知,他们依相反的方向,由至高无上的实在,而接受启示,启示影响思维力,思维力影响想象力,想象力影响感官,从而看到万物的本质和原理。这两种境界的人,彼此的主张必然趋于一致,互相信任而不怀疑。因为他们对于万物之本质,具有同一的见解。

上一篇:穆台奈比 下一篇:伊本·西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