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伊本·西拿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18页(5691字)

【生卒】:980—1037

【介绍】:

阿拉伯中世纪哲学家、医学家、自然科学家、人。拉丁名阿维森纳,被阿拉伯人称之为“领导长老”。生于萨曼王朝首都布哈拉城附近的艾弗申村,卒于哈丹。幼承家教,习教法学和哲学。他的记忆力惊人,10岁即能全文背诵《古兰经》和大量阿拉伯文学作品。后来就学于从埃及来的伊斯玛仪派宗教学者,精通了哲学、几何学、数学、医学等众等学科。20岁时,侥幸地将萨曼王朝国王努哈·本·曼苏尔痼疾治愈,获得恩准使用皇家图书馆,得以涉猎更为广泛的知识。23岁时,其父故去。他先后辗转于查尔干和赖邑,后迁居哈马丹,又治愈国王沙牧逊·道来,遂成为国王的密友,并出任宰相之职。国王死后,太子把他投入监狱达数月,他设法逃入伊斯法罕,出入于国王阿拉温·道来的宫廷。他的一生,既重视对人的肉体的治疗,又重视对人的灵魂的治疗,一生为此写下了300部着作,其中最主要的有《医典》、《治疗论》、《拯救论》、《指要与诠明之书》、《知识论》(又译《治愚书》)、《哈义本·叶格赞》、《飞鸟》、《萨勒迈兄弟》等,其中《治疗论》第6卷已译成中文,题名《论灵魂》,由商务印书馆于1963年出版。

(1)灵魂的存在 伊本·西拿指出,人们看到有些形体是有感觉的,并且有随意的运动,也看到有些形体摄取营养,生长着,并繁殖出同类的东西。这些形体之所以会有这些作用,在他看来,并不是靠它们的形体性,要发生这些作用,它们的本质中就得有一种异于它们的形体性的本原存在,他认为,这东西就是灵魂。伊本·西拿还详细探讨了肉体和灵魂的关系,他认为,人的灵魂是肉体的重要形式,但又不同于肉体。在他看来,灵魂是一切可认识事物的停留之所,它不可能是肉体的某个部分。他认为,人的肉体处于经常的消耗和补偿的过程中,人体是不断变化的,而人的灵魂是出生之后就有的,是不变的,所以才能回忆起过去的许多事情来。因此,他认为灵魂之所以不同于肉体,在于灵魂是超出一般事物的物理属性的特殊能力,亦即潜能。在他看来,人有了灵魂,才能接受抽象的事物和概念,才能进行思维,想象和判断,认识新的未知的事物。伊本·西拿还详细论述了生命和灵魂的关系,他认为,在形体中,各种与生命有关的已知性态的统一本原,应当是现实地存在着的。这个统一本原就是生命,在他看来,生命对于所有的人都包含两种意义:一是指一个产生这些性态的本原存在于其中的“属”的存在方式,二是指同样可以产生这些作用的形体的存在方式。而这两种意义,都不属于灵魂的观念,因此,生命和灵魂的意义并不是一回事。

(2)灵魂的各种机能和作用 伊本·西拿认为,灵魂的各种机能分为三个范畴。第一个范畴是植物灵魂,它是一种具备器官的自然形体的第一成就性,这是就这种形体产生、生长和营养而言。第二个范畴是动物灵魂,它是一种具备器官的自然形体的第一成就性,这是就这种形体认知特殊事物并且作随意的运动而言。第三个范畴是人的灵魂,它是一种具备器官的自然形体的第一成就性,这是就人们认为它能够执行那些经过反省的选择和经过辨别的谋划而造成的活动而言,即就它能认知普遍的东西而言。在他看来,植物灵魂有三种机能:营养机能、生长机能和生殖机能。营养机能按照它所处的那个形体的要求,把异于它所处的那个形体的形体加以改变,并且把这个形体连接在那个形体上,来替换其中已经消耗了的东西。生长机能在它所处的那个形体里面,用已经与这个形体同化了的形体,按照它在长、宽、高三个方面的比例造成一种生长,从而达到生长的完成。生殖机能从它所处的那个形体里取出一个潜在地与之相似的部分,借助其他与这个形体同化了的形体,完成创造的作用和混合的作用,使那个部分现实地与这个形体相似,动物灵魂有两种机能:运动机能和知觉机能。运动机能依照两个范畴,一是它激起推动作用,主要是意欲和欲望机能,表现为两个分支:情欲机能和忿怒机能。第一个范畴是因为它发生影响。知觉机能也分两个范畴:一种是外部知觉机能,包括五种官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另一种是内部知觉的机能,这种机能有些是感知感性事物形式的机能,另一些则是感知感性事物观念的机能。第三个范畴是人的理性灵魂,它的机能分为行动的和认识的两种,这两种机能都称为理智。在他看来,行动的机能是一种推动的本原,它凭着理智的明证,根据大家认为与一些专有的特殊活动有关的意见和要求,把人的形体推向这些专有的特殊活动,它与动物灵魂有一定的联系。认识的机能即思辨的机能,它是一种接受从质料抽象出来的普遍形式的印象的机能,灵魂要通过抽象作用,使它们中间不留任何与质料有联系的东西,这样它们才会成为抽象的。伊本·西拿认为,这三个范畴的灵魂,是人类都具有的,但层次最高的是理性灵魂,它是人区别于植物、动物的根本。理性灵魂有动物灵魂的机能和植物灵魂的机能为它服务。

(3)人类理智 伊本·西拿认为,人类理智有多种形式。思辨机能对于抽象形式的关系,有时候是绝对潜在的关系,这是思辨机能还没有从相对它而存在的成就性接受某种东西的时候,这被称之为质料理智,它本身没有一定的形式,完全可以接受任何形式。但是从现实的东西的观念看,质料理智还只不过是具有这种能力,具有潜在性,这种潜在性被称之为装备理智。后来,在这种潜在性里,有一些可理解的形式进一步现实化,这些形式是在第一种可理解的形式之后得到的,但装备理智并没有现实地考察它们和转向它们,就好象它们是已经囤积在它里面似的,当它愿意的时候,它就现实地考察这些形式,它就认识它们并意识到自己已经认识它们,这被称之为现实的理智。而与在它之后到来的东西比较起来,它又可以称之为潜在的理智。伊本·西拿认为,理智可以现实地考察可理解的形式,这种形式呈现于理智之中,所以理智现实地认识形式,并且认识到它现实地认识形式,在他看来,那些进而现实化的东西,就是获得的理智。在他看来,潜在的理智之过渡到现实,只是由于一种永远现实的理智,当潜在的理智以某种连接作用连到这种现实的理智上面的时候,一类从外面得到的形式就印到它的里面。在这些形式的理智里,伊本·西拿认为获得的理智是首领,一切都为它服务,它是最高的极限,然后装备理智为现实的理智服务,质料理智为装备理智服务,然后是实践的理智为一切理智服务。再后就是动物灵魂的各种机能为实践的理智服务,植物灵魂的各种机能又为动物灵魂的各种机能服务。

(4)人的质料和形式 伊本·西拿认为,人的形式即人之为人,是由于一种为人这个“属”的一切个体均等地分有的本性,而它又是一个按照定义可以在诸个体里面找到的单一的东西,所以它是多,但它却并非在人的本性方面是多。在他看来,如果人的本性之多并非必然,那就不会有按照数目把人加到“一”上当作述项的事情存在。他认为,人性从质料方面偶然获得的偶性之一,就是这种多和分。此外,它还会偶然获得另一些偶性,就是说,如果人性在某种质料里面,它就会以一定的数量、性质、位置和地点得到实现。但是如果人性本身依照数量、性质、地点和位置的某种限度实现,是凭着它是人性这一点,那么,每一个人就应当在这些观念上与别人联合在一起;如果它凭着是人性这一点,而依照数量、性质、地点和位置的另一种限度和方面实现,那么,每一个人就都应当分有这些东西;因此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是在它的本性之外的。伊本·西拿认为,说在人的形式偶然获得的这些附加品质中,有某种东西与人的形式相结合,这种说法,从人的形式的本质来说,是不适合的,但是从质料方面说,则是适合的,因为这些附加品质是结合在与形式相结合的质料上面的。

(5)梦境 伊本·西拿对梦境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有时人在自己的梦中会得到他的梦的解释,这正是一种回忆作用。在他看来,人的认识机能由于本原和形构之间的一种关系,首先从本原过渡到形构,也同样由形构过渡到本原。他认为,人的认识机能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它的某一活动曾经在另外一次被想象到,于是这个活动就被看成好象某个说话的人,以此向认识机能说话似的。但是情形常常并非如此,而是好象认识机能以一种完备的方式亲眼看到那件东西似的,但灵魂并没有和非感性世界相联系,也就是说,一种来自想象机能的形构变成了形构,因此包含在本原里面。他认为,有些人有更真实的梦,这种情形出现在他们的灵魂已经习惯于真实性,并习惯于制御虚假的想象的时候。但也有更多的人,他们的梦在自己的梦中得到了解释,这是那些注意自己所见过的东西的人,当他们睡着时,对于自己所见过的东西的注意连同它的性态继续存在着,想象机能则开始将它原先表象过的东西以反面的意义表象出来。他承认,梦的产生是由于某种外部的原因,梦是有所指的。在他看来,诗人、骗子、坏人、醉汉、病人、苦恼的人,以及为坏的性格或忧愁所支配的人,他们的梦大都不是真的,而一般人黎明时刻所发生的梦大抵是真的,因为这个时刻所有的想望都休息了,各种影像的运动都已经平静下来了。

(6)各种性格 伊本·西拿认为,人类有各种各样的性格,他最欣赏性格适中的人。在他看来,性格枯燥的人虽然能很好地保存,却不能很好地接受,性格流动的人虽然能够很快地接受,但抛弃的也很快,因而好象没有接受一样,不能很好地保存。性格热烈的人则有放肆的行为,性格冷淡的人则愚笨。因此,最完美的人是已经习惯于真实的人。习惯于虚伪和错误认识,会使想象腐化,在动作上无助于理性引向正确方向的活动,所以这种想象的性态乃是性格一团糟的人的想象的性态。

(7)回忆是人类才有的一种技巧 伊本·西拿认为,。回忆就是把已经遗忘的东西重新唤起的一种技巧,这种技巧只有人类才有。这种技巧意味着建立一种指示,表明有某种东西曾经存在过,后来不见了,这种指示只属于一种理性的机能,而如果它属于一种非理性机能的话,就可能属于经过理性装点的评价机能。所以,其他动物不能回忆,这种对回忆的欲望和追求只属于人。在他看来,回忆是与一件过去在灵魂中存在过的东西有关的东西,和学习活动既有一致处,又有所不同。其一致处在于,回忆是一种转移,从在外界或内部知觉到的东西出发,进到异于它们的东西,学习也是从一个已知物到一个未知物的转移,为的是认识未知物。其不同处在于,回忆乃是设法使过去曾经成为现实的东西在将来成为现实,而学习则仅仅使另外一件东西在将来成为现实。他认为,有些人学习比回忆容易,因为那些为转移所必需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天赋的:有些人强于记忆而弱于回忆,同为他们的性格枯燥,因而只保留着他们所取得的东西,而灵魂的活动却是并不喜欢想象的各种活动和表象中的东西;有些人强于回忆而弱于记忆,回忆最敏捷的人最能理解符号,因为符号造成由感性事物到异于感性事物的观念的转移,对符号敏感的人,回忆也敏捷;有些人是强于理解而弱于记忆的,因为理解需要有一种接受的元素来接受各种内部形式,这种元素接受印象的能力很强,但是只接受有助于使它潮润的印象。而记忆需要一种质料,这种质料是很难与在其中理解过和表象过的东西分开来的。伊本·西拿认为,最善于保存的人,是活动不多、关心的东西也不变换的人,关心的多、活动也很多的人,不能很好地回忆。儿童尽管性格流动,却特别能保存,因为他们的灵魂并不专注于成年人所专注的东西,不会因为专注于别的事情而忘记自己所趋赴的东西。成年人因为感情热烈和行为激动,因此,尽管他们性格枯燥,记忆力却不同于儿童少年。老年人也一样,由于流动性占了主导地位,他们连自己刚刚看到的东西也记不起。

(8)人的社会性 伊本·西拿认为,人具有他的灵魂所产生的各种活动的特性,这些特性是其余动物所没有的,最主要的就是社会性。他指出,人把存在当作他的目的,当人出现在“存在”之中的时候,他不应当在生存期间脱离社会,不应当象其余动物一样,在营求它的生活资料时,仅仅局限在自己本身和各种按其本性而存在的东西上。在他看来,人如果在生存时只有他单独一个,只有那些按其本性而存在的东西,那他就会消失,或者他的生活资料就会坏到不能再坏。人需要的东西,要比自然界的东西多得多,例如需要做好的食品,缝好的衣服,因为存在于自然界的东西,未经人工调制的食品,确乎是不适合于人的,以这些食品构成的生活资料是不美好的。自然界中可以拿来穿的东西,有时候也需要给它加上一种性态和一种性质,人才能够穿它,而其他动物的衣服都是天然地生在它们身上的。因为这个缘故,人首先需要农业,并且需要其他的各种技艺。伊本·西拿认为,唯独人不能单凭自己实现他所需要的一切,只有凭着社会,才能作到让这个人给那个人做饭,那个人给这个人织布,这个人给那个人把外地的东西运来,而那个人又拿出某种东西给外地来作为交换。

(9)人本性中的各种能力 伊本·西拿认为,由于人的社会性,人需要在他的本性中具有一种能力,凭着一种约定的信号,把自己心里的东西告诉别人,这就需要声音、字母、符号(语言)。然后是各种技艺,然后是感情。他提出,在人的各种特性中,伴随人对珍奇东西的知觉而来的,是一种惊讶的感情,接着是笑;伴随对有害物的知觉而来的,是一种忧虑的感情,接着是哭。他认为,在社会里面,真正属于人的是被称为“注意现实”的那种优点,即注意应当做的全部行为,以及不宜做的全部行为。在他看来,在人的各种特性中,最为人所固有的,是理解那些普遍的、可理解的、完全以抽象的方式与质料分离开来的观念,从已认识到是真实的东西出发,通过同意和理解,达到对未知的东西的认识。人可以凭着选择使一种作用在一些特殊的东西里面得以完成,也可以使一种作用在一些普遍的东西里面得以完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