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谕吉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52页(3454字)
【生卒】:1835—1901
【介绍】:
日本明治时代着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出身为丰前中津藩士(下级士族)。3岁丧父。十三、四岁开始学汉学,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他哥哥的支持下,1854年游学长崎。次年到大阪,入兰医绪方洪庵的学塾学习兰学。1858年应聘到江户,开办兰学堂。游横滨后,深感兰学不足,又开始研究英学。1860年至1867年,随幕府使节三次赴欧美考察,对西方文明和文化有了直接的体验和认识。1868年(庆应四年),他把自己主办的学塾命名为“庆应义塾”(后成着名的庆应义塾大学)。1882年,创刊《时事周报》。福泽虽多次受到明治政府的招聘,但都加以拒绝,抱定终身不仕的信念。他一生致力于新思想新观念的研究、介绍和传播,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大量人材。福泽着译甚丰,主要着作有《劝学篇》、《西方事略》、《文明论概略》、《福泽谕吉自传》等。福泽没有专门人学着作,他的人学思想就散发在他的这些论着中。福泽在西方近代自由、平等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对日本传统的士族等级制、封建专制和束缚人的旧伦理道德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宣扬人天生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思想,强调人的独立心和自尊心。他一反日本传统文化中以道德为中心的道德人,大力主张西方近代文明中以智慧为中心的智慧人。在他那里,人不仅意味着肉体上的安乐和物质上的富有,而且特别意味着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完善,即“人的身心各得其所”。由于福泽所宣导的思想观念的先进性、广泛性,他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又由于他一生都在强调独立自尊的人格,并身体力行,他去世后得到了“大观院独立自尊居士”的法名。总之,福泽以他的独特性为日本的近代化、日本的新思想新文化、日本的新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日本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1)天不生人上之人 在日本传统社会中,存在着严格的身分等级制度,缺乏平等观念。福泽受西方近代平等观念的影响,对日本封建等级制度和思想作了彻底的批判,指出人是生而平等的。他主张“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即天生的一律平等,不是生来就有上下贵贱之别的”,这些着名言论,传遍了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猛烈地冲击着日本社会中的不平等的观念,为士农工商四民平等奠定了思想基础。在福泽看来,人的出生是天之使然,而非由于人力。他们所以能互相敬爱,各尽其责而互不妨害,是由于根本上都是人类,都是天地间的造物。如一家兄弟相爱相处,根本上就是同系一家兄弟,共戴一父一母的人伦大义。福泽指出,虽然在世间人有贫富、强弱、贤愚的差别,但这是后天形成的,而不是人天生以前就有这些差别。从人的基本权利来说,人是完全平等,毫无区别的。所谓基本权利,就是人人重视自己的生命、财产和荣誉。这些权利是不能以人力加以妨害的。福泽举例说:诸侯的生命和脚夫苦力的生命是同样贵重的,豪商之于万金与糖果小商之于分文加以守护的心理也是一样的,都应该给予尊重。在福泽所主张的平等观念中,他特别强调了政府和人民的平等关系和男女平等关系。福泽反对传统社会中只有政府没有人民权利的不平等以及男尊女卑的男女不平等,认为政府与人民、男与女虽在现象形态上有所不同,但双方都有自己不可侵犯的权利,在本质上都是平等的。
(2)论人的自由 与平等观念一样,福泽也受到西方近代自由观念的影响。他肯定人是天生自由的,指出,在世界上不管什么国家,也不管什么人种,人人都使身体自由是天道法则,即人是他个人的人,如同天下是天下的一样,天所赋予的自主自由是不可买卖的,福泽的这一说法与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的思想是一致的。福泽所说的自由除了个人自由之外,还包括国家的自由。在他看来,个人和国家都是应当自由和不受拘束的。如果一个国家的自由遭到妨害,就是与全世界为敌也不足惧;如果个人的自由遭到妨害,则政府官吏亦不足惧。当然,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照福泽的说法,人在行使自己自由权利的同时,也要知道守本分和尽义务。因为只是高唱个人的自由存在,而不知守本分,就容易陷入放荡不羁。这不仅会影响他人的自由,而且自己的自由也会受到影响。所谓守本分就是基于人理,顺乎人情,不妨害他人的自由而发挥自己的自由。自由与放荡不羁的界限就在于是否妨害他人。
(3)论独立人格 福泽指出,在日本传统社会中,由于专制主义的盛行,个人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抑制,人作为人而不能具有独立的人格。在他那里依附、盲从、压抑的心态占居着主导地位,完全是一种畸形人。这是必须加以改变的。福泽所说的独立人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在物质上的独立;二是人在精神上的独立。人在物质上的独立,是指他在物质生活上能自食其力,能通过自己的劳动积累财富,并合理地使用它,既不依赖别人,同时也不为物役。人在物质上的独立无疑是重要的,但这还不够,但还要有精神上的独立。所谓精神上的独立,则是指人对自己的地位、自我价值的肯定,人对自己作为自己的主人、对任何外在力量保持自己立场的清醒自觉。人的精神独立既然是人对自我价值和人格的肯定,那就意味着人在社会生活中,要堂堂地做个人,不受外在力量的束缚,自己的事由自己来决定,一言一行出自自己的本心,临大节而不屈,左就是左,右就是石,不为一时的便利而违己。视独立价值高于自己的生命的价值,为保护它,天下之人可为敌,亲友之交可以绝,骨肉之情可以断。很明显,福泽心目中的独立人格与中国古代哲人孟子心目中的“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独立人格是颇为类似的。
(4)论智德 在福泽看来,人不只是作为道德人而存在,他同时还要作为智慧人而发挥作用。但在日本传统中,人的道德属性被无限地膨胀和强调,盛行着道德中心主义,而忽略了人在智慧方面的特性。何以如此,福泽说是由于人类尚处于野蛮状态中。在此状态中,人与人的关系,只是恩威两方面而已。不是恩德就是暴横,不是仁慈就是掠夺,在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智慧存在的余地。但是,在文明社会中,人类智力不断发展,人心发生了怀疑,对一切事物都要追求其根源。不论是自然方面,还是社会方面,人的精神都得到了解放,这样,道德的地盘就逐渐缩小,并丧失其绝对的地位,人作为智慧人的特性就突出出来。当然,这并不是说,人的道德属性就变得可有可无,而只是说,道德不是人的一切,人在具有很高道德境界的同时,他还要具有很高的智慧境界。
(5)论人望 什么是人望?福泽解释说:在十目所视十目所指的情况下,凡是被公认为确实可靠的人,即托以某项事务,必可望其顺利应付,或付以某种任务,必可望其圆满完成,而论其人品也较一般为好的人,就可称为有人望的人物。福泽强调:人望属于智德范畴,它既非由人的体力大小而定,也非由人的金钱多少而得,而是依凭人的聪明才智的活动和人的正直道义的信誉积累起来的。但在实际中,人们对人望有两种错误的态度:一是有些人不是通过真实的努力而是采用欺骗的手段去获取人望。显然,这种人望最终是要破灭的。与此不同,另外一些见识远大的人,对人望和荣誉极为淡薄,有意要避开。不仅厌恶徒有虚名的人望,而且也不去追求真实的人望,这是对人望的过分消极的态度。总之,对人望的正确态度应是,人不仅可以谋求人望荣誉,而且应当努力争取,并做到名符其实,恰到好处。
(6)论交际 福泽指出,人不是在孤立中存在的,而是在社会群体中生存发展的。因而处在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人,就必须与其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为了使这种沟通和交流更好地进行,就要懂得交际之道。具体来说就是,首先要善于辞令,要使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对方能真正理解和明白,以免发生误解。其次,容颜要明快和蔼,不要使人望而生厌。人的容颜,犹如门庭,要广交好客,就要打开门户,使人乐于前来。同时,在交际中,要表情自然,真诚相见,不要作态,不要生硬。最后,要积极地与各种不同的人进行交际。世人多曲解“道不同不相为谋”,以为学者是学者,医生是医生,职业不同就老死不相往来,这就把自己的交际范围大大地缩小了。为了广交朋友,就要积极地同各方面的人去交际,不仅使自己最大限度地了解别人,而且也使别人最大限度地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