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中世纪人学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138页(4404字)

5世纪末期,随着罗帝国的分裂瓦解,欧洲的奴隶制社会最终崩溃。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封建化以后,到9世纪基本上确立了封建制度,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代替了古代的奴隶主占有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但是,欧洲的封建社会是在日耳曼人将罗马帝国摧毁成一片废墟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野蛮的日耳曼人将古希腊罗马的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他们继承下来的唯一精神财富就基督教。上层建筑领域中的这种特殊现象,使得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只能利用基督教这一现成的意识形态工具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督教被封建地主阶级加以改造后,终于成为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正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神被抬高到至上的地位,人成了神的最卑贱的奴仆。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政治、法律、道德、哲学、文学等以至整个社会生活,全部浸透了神学精神,甚至中世纪所发生的一切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都不得不采取神学的方式,披上神学的外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世纪的人学思想和其它人文学科一样只能在宗教神学的重压下艰难地发展,尽管也不时迸发出一些耀眼的火花,但是,总体来说,已失去了古代希腊人学思想中公开推崇人,确立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生气勃勃的精神。

欧洲中世纪人学的基本内容主要是探讨人与神的关系。涉及到人对上帝的信仰,人的罪孽,人的得救,人的存在和构成,人是否有神性,人的理性,人的自由意志,人的幸福,人的权利,人的灵魂不死,人性的善恶,人类之爱,人追求真理的方式,对异教徒的态度等等。总的特点是,神取代了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人成为神的附属物,人受神的统治,人的命运由神来决定,相应地,教会统治了尘世。人学思想是通过神学研究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没有自己的独立的、系统的理论形态。

上述内容和特点决定了中世纪人学思想的发展阶段是依附于基督教神学、哲学的发展阶段的。第一阶段(5—10世纪),封建制度形成时期的基督教教父学中的人学思想。第二阶段(11—12世纪),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经院哲学形成时的人学思想。第三阶段(13—14世纪),封建社会开始衰落时期经院哲学系统化过程中的人学思想。

第一阶段的人学思想主要是通过一批教父神学家、哲学家的思想表现出来的,其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354—430)。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具有理性主义色彩的哲学家从反对基督教正统教义的立场表达了自己的人学观点。代表人物为鲍埃蒂(约480—524)、伊里杰纳(约800—约877)。

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本已被改造成为奴隶主阶级的宗教。这种宗教在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很快适应了新的历史条件,转而为封建主阶级服务。新兴的封建主阶级在实践中也逐渐认识到,基督教也能帮助自己确立统治。这样,在罗马帝国晚期就已形成的基督教教父哲学,就几乎被全盘接受下来。教父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基督教神学体系,是由一批维护正统教义的教会首脑(主教、长老)和神学家们创立的。由于他们最先为基督教正统教义进行理论论证,使基本信仰教义化、统一化、仪式化,从而成为解说基督教信仰的权威,后为教徒们尊为“教父”,他们的哲学也被称为“教父学”。教父学全力以赴论证对基督教的信仰至高无上,对人的贬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基本内容是,第一,唯我独尊的—神论的上帝观。宣扬基督教的上帝是唯一的造物主,只有笃信上帝的信仰才是唯一真实的信仰。第二,人生来就具有由于违抗神命而导致的原罪。第三,人既有原罪,就希望得救,但人的得救只能依靠上帝。第四,人得救的基本途径一要信奉上帝,二要蔑视物质生活,实行禁欲,才能升入天堂,获得永恒的幸福。

教父学所反映出的人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在每个教父的思想上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最早的教父德尔图良是一个极端的护教主义者。他有一句名言“正因为荒谬,所以我才相信”,鼓吹绝对的盲目信仰,否定了人的一切能动性。而奥里根作为东方希腊教会的第一位教父则不象德尔图良那样,盲目地宣传信仰,强调主要通过研究哲学、利用哲学论证教义,让哲学结合于信仰,使人们对最高存在有真正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的理性的价值。奥古斯丁作为最着名的教父,既是早期基督教神学的集大成者,又是系统地从基督教立场出发论述人学思想的代表人物。

在教父学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从反对正统基督教教义立场出发的神学家、哲学家。例如,鲍埃蒂的思想就具有一定的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他提出了人人都有神性的观点,在神学的形式下宣扬了一种人类神圣的思想。伊里杰纳则是具有泛神论和理性主义的着名哲学家。他提出的上帝的造物都在人之中,善恶均为人自己造成,人的理性与信仰并重的思想,在相当程度上肯定了人的价值。

第二阶段的人学思想是通过早期经院哲家的思想表述出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安瑟伦(1033—1109)。还有早期唯名论哲学家的代表之一阿伯拉尔(1079—1142)。

从11世纪起,欧洲的封建社会进入了自己的繁荣期。在封建制度巩固的同时,地主阶级内部进一步分化。突出表现为教会大地主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们坚持教权高于一切,利用宗教攫取大量土地。在政治和思想上,教会建立了“异端裁判所”,肆意镇压一切反对基督教的思想和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代表世俗地主阶级的国王派不甘心自己的势力被削弱,他们坚持国家高于教会,王权高于教权,与罗马教皇为首的教皇派展开了激烈斗争。此外,广大农民和城市市民与教会和世俗地主阶级的斗争也日趋激化。所有这些,反映到哲学上便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况。基督教神学的研究进一步向前推进,在教父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在经院哲学内部,又有维护基督教正统神学的唯实论派和反正统基督教神学的唯名论派的斗争,这是教权派与国王派的斗争在哲学上的反映。农民、市民反对地主阶级,特别是大地主阶级的斗争,在哲学上则以不同形式的基督教神学“异端”出现。这一阶段的人学思想,分别渗透在上述各派哲学之中。

安瑟伦被称为最后一位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极端的实在论论者。他以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着称于世。在人学思想上,他继续发挥了奥古斯丁等人的抬高神,贬低人,鼓吹人是上帝的奴婢的观点。他强调人的信仰高于理性,人的理解必须以信仰为前提;人必须绝对服从上帝,否则就是有罪,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使人摆脱罪孽。阿伯拉尔则是早期的唯名论者之一。他的思想在当时起到了反对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正统神学的进步作用。在人学观点方面,与安瑟伦的“先信仰而后理解”相对立,他明确指出“先理解而后信仰”的口号,主张人通过怀疑寻求真理。他还反对原罪说,认为人可以对自己的恶行负责,可以自己免除罪恶,不必乞求神和教会的帮助。只要靠个人的灵修,完全可以做一个无罪而有道德的人。

第三阶段的人学思想继续通过唯实论和唯名论的斗争表现出来。“异端”神学中的人学观点也比较鲜明。主要代表人物是欧洲中世纪最着名的经院哲学家、神学家、温和的唯实论者托马斯·阿奎那(约1224—1274);着名的唯名论者邓斯·司各脱(约1266—1308)、威廉·奥卡(约1285—1349);着名的神秘主义异端思想家艾克哈特(1260—1327)。

进入13世纪以后,欧洲封建社会在继续保持繁荣的同时,已经显露出逐步衰落的迹象。随着社会各方面的激化,哲学上的斗争进一步尖锐。这一时期,一方面,正统经院哲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反对正统经院哲学的各种思想,特别是各种异端日益活跃,其人学观点具有强烈的反宗教色彩。

作为经院哲学最着名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的人学思想还是比较丰富的。他在坚持对上帝的信仰的前提下,比较重视对人的研究。他分析了人的构成,认为人是灵魂和肉体的组合体。他肯定了人的肉体作为活动的器官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他承认人有自由意志,指出,人不同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是自己活动的主人”。他鼓吹人的幸福不在于肉体快乐,而在于精神的满足,在于追求上帝的无限的真、善、美。他认为人的作恶是由于人的自由意志造成,人只有依赖于上帝的赐与的恩典才能改恶向善,得到拯救。他还强调人类生活以爱为基础,人既要首先全心全意爱上帝,又要为爱上帝而爱所有的人,使爱上帝和爱所有的人合而为一。邓斯·司各脱是着名的具有理性主义倾向的唯名论者。他提出上帝和人的意志都是自由的观点,认为人的善恶完全是人自己做出的,应由自己负责。他还指出,人不仅有爱上帝的一面,也有爱自己的一面,即人们在自己的一切行为中寻求自己的完善和幸福。威廉·奥卡是一位维护王权的激进的唯名论者,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让他们自己的天性自然发展,因为这是“自然法”规定的。他特别强调要维护人的权利,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参加国家立法,法律要由大家来定。他还指出人的私有财产权利不能侵犯。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市民阶层的要求。作为神秘主义异端的思想家,艾克哈特以其泛神论为武器,强调了人的地位和价值。例如,他认为,上帝和我之间,不是主人和仆人、奴隶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关系。我与上帝之间毫无区别,上帝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还认为,人可以不通过教会、神职人员,仅仅依靠个人的内心就可以直接与上帝相通。这些思想通过强调人的价值、抬高人的地位表现出反对基督教正统神学的色彩,具有解放人们思想的作用。

欧洲中世纪的人学,由于处于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特别是宗教的专横统治下,在西方人学思想史上处于一个低谷阶段。古希腊思想家重视人的地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思想,古希腊文化充满的人道精神,在漫长的中世纪被基督教的神至上,神是世界中心的思想否定了,人的地位,人的价值被压到了最底层。但是,既使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代表社会进步的肯定人的存在和价值的思想仍然艰难地发展,并为以后的先进思想家们所继承。随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的衰落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了旨在反封建反宗教的“文艺复兴运动”,终于逐步恢复了人的权威,人道主义思想由此产生和发展起来。

上一篇:普罗提诺 下一篇:人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