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拉克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149页(2084字)
【生卒】:1304—1374
【介绍】:
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之一。生于佛罗伦萨的阿雷佐。其父是佛罗伦萨着名公证人,与但丁同时被放逐。1311年随家迁居法国阿维尼翁。后来在蒙培利埃和博洛尼亚学习法律。1326—1353年生活在阿维尼埃,当时,这里是教皇教庭的所在地。彼特拉克在父亲去世后,专心从事文学活动。他当过神甫。由于结识枢机主教而有机会出入教会和官廷。在这时期,他多次到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国家旅行。他关心现实生活,渴望政治改革。支持1347年罗马暴发的平民暴动。1353年移居意大利,主要居住在米兰、威尼斯和帕多瓦。据说他曾担任过科纳家族和维提康提家族的秘书;受到这两个家族的庇护。1374年死于帕多瓦附近的阿尔卡。
彼特拉克的声誉主要来自他的意大利文诗歌,他的诗歌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为资本主义时代的诗歌开辟了道路,由此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除了意大利文诗歌以外,他的拉丁文诗歌、演说稿、论战文章、少量的历史着作和大量的书信,也都具有丰富的内容,是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他还写了一些重要的道德哲学着作:《论好和坏的命运的补救法》(1366)、《秘密》(1358)、《论隐士生活》(1356)、《论他自己的和许多其他人的无知》(1367)。作为新时代的代表,彼特拉克热爱生活和自然,追求人间的幸福和荣誉。抨击经院哲学,他的所有着作都突出地具有主观的和个人主义的特性,表现了高度的自我意识,但作为从中世纪向新时代过渡的最初思想家,他在思想上又不能同宗教传统和禁欲主义彻底决裂。他自己说过:“我的心灵的最深处是与基督在一起的。”“当这颗心灵思考或谈到宗教时,即在思考和谈到最高真理、真正幸福和永恒的灵魂的拯救时,我肯定不是西塞罗主义者或柏拉图主义者,而是基督徒。”所有哲学家的意见只有相对的价值。“为了真正地进行哲学探讨,我们首先必须热爱和崇拜基督。”这种深刻的思想矛盾,鲜明地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特别是在其拉丁文作品《秘密》中。
(1)哲学的主要对象应该是人 彼特拉克认为,人及人的问题应该是思想和哲学的主要对象和着眼点。他批评经院哲学提出了许多无聊而繁琐的问题,却忽视了最重要的问题,即人的灵魂。为此他曾引用奥古斯丁的话:“人们赞赏山岳的崇高,大海的波涛,海岸的逶迤,星辰的运行,却把自身置于脑后。”他断言:“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他在《论无知》中指出,即使人们了解许多事情,甚至了解动物、鸟类和蛇类的本性,但只要“忽略或蔑视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以及人们的来处和归宿,这些事情对人都没有什么益处。这里,鲜明地表达了他对人及人的问题的重视。但是,彼特拉克对人和人类的看法,带有明显的基督教色彩。他把认识人与认识上帝连接起来,在《论无知》中又坚持认为哲学的主要目的是认识上帝,“认识上帝”,“这就是真正的和最高的哲学。”主张人不仅要认识上帝,而且要热爱上帝,因为上帝是一切善的源泉,依靠他、通过他、在他之中,我们就是善的。可见,彼特拉克在高度重视人及人的问题的同时,思想上仍然存留着中世纪宗教观念的烙印。
(2)爱情和荣誉是人生理想 彼特拉克的《秘密》一书采用对话的形式,谈话的一方是假托的圣奥古斯丁,另一方是作者本人,前者代表禁欲主义观点,后者代表新的人文主义观点。二人在关于爱情和荣誉的问题上展开了争论。首先,圣奥古斯丁指出彼特拉克对夫人劳拉的爱并非是纯粹精神上的爱,而同时是肉体感官的爱,这是与禁欲主义水火不相容的,因为这种爱扼杀了可能会从心灵里长出来的丰收,使人投入更坏的罪恶,面临毁灭的深渊,更快地等致死亡。而彼特拉克断言,他之所以能成今天这个样子,获得声誉和光荣,完全归功于对她的爱。这爱情使大自然在他心中播下的美德种子勃发,使他年轻的灵魂摆脱卑鄙事物,使他渴望崇高的光荣,为此甘心忍受无数的辛劳,不惜舍弃千百次的欢乐,对她的热爱,推进了他的心灵,激醒了他昏昏欲睡的精神。彼特拉克对爱情的颂扬,是人文主义思潮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新的人性觉醒的时代需要。其次,圣奥古斯丁指出彼特拉克追求荣誉和不朽的名声,孜孜不倦,积累知识,辛苦着述,而这种不朽不过是虚假的不朽,这种荣誉和名声不过是庸众的一口气,飘忽无常的一阵风。它们会使人找不到导致生命真正不朽的道路。这里显然是指宗教主张的灵魂不朽。对此,彼特拉克坚定地断言:“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他认为,我们在人间所能希望的光荣,我们在人间的时候去追求它是对的。真实的秩序应该是凡人先关怀凡间的事物,而在无常事物之后,永恒的事物是会继之而来的。彼特拉克对追求人间幸福、荣誉的辨护,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另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