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尔顿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167页(1064字)
【生卒】:1608—1674
【介绍】:
英国继莎士比亚之后第二位杰出诗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坚强战士。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17岁进入剑桥基督学院学习,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熏陶。1632年毕业后到父亲的乡间别墅,继续学习。1638年旅行意大利,拜访过关在监狱的着名学者伽利略。次年返回英国,参加反对国王和国教的斗争。共和国成立后,被任命为新政府的拉丁文秘书,因积劳过度,双目失明。1660年王朝复辟后,他遭到迫害,生活贫苦,但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三部杰作:《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弥尔顿在担任政府职务前后,写了不少涉及宗教和政治的政论文,着名的有《论出版自由》和《为英国人民声辩》。这两篇论文和长诗《失乐园》,集中体现了弥尔顿以自由为中心的人学思想。
(1)自由来自理性 作为一个清教徒,弥尔顿认为人类由于缺乏理性,意志薄弱,经不起外界的影响和引诱,因而感情冲动,招来不幸,犯了“原罪”。人要赎罪,就必须服从上帝赋予人的理性。在他看来,真正的自由是“内在的自由”,它和理性犹如“双胞胎”,两者共享彼此不可分割的生命。与理性相对立是情欲,一旦人的理性暗淡或遭到违反,骄横的情欲就会从理性那里夺去控制力,从而使人丧失内在自由,变成奴隶。既然邪恶的力量在人内部统治着理性,人就受制于残暴的君主,被剥夺去政治自由。
言论自由是辨别是非善恶的保障。弥尔顿反对当时的书籍检查制度,主张言论自由。在他看来,善与恶是难以分开的,关于善和恶的两种知识之间存在着难以辨别的相似之处。任何检查都不能确定何谓善恶,何谓真理和谬误,只有通过自由讨论,人类才能辨别是非善恶,从而达到真理。弥尔顿还认为,尽管各派学说风靡一时,只要真理仍在战斗,那么不论人们是许可还是禁止它们,它们都是怀疑真理的力量,因而必然造成危害。他相信,在自由而公开的斗争中,获胜的必然是真理。
(2)自由的原则 弥尔顿认为,在人与人之间,人都是自由的,每个人自己要自由,就必须使别人也有自由。谁如果侵犯别人的自由,那他就会首先丧失自己的自由而成为奴隶。他还认为,在摆脱战争的束缚、获得自由之后,人们应当竭力保持自由,因为在和平环境中,自由可能会变成最坏的奴役。弥尔顿的自由思想对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和狄德罗等人具有直接的影响,恩格斯称赞他是“第一个为弑君辩护的人”。